大學生和平民,誰的生命更有價值?
【生命回放】大學生犧牲在糞池里
【也許張華不會死】
26年過去了,年過半百的馬賢達無法忘記1982年燠熱的7月11日,“那天我如果陪他一起進城,張華也許不會死。”可惜,生活不是先鋒電影,無法反復倒帶,修改劇情…[詳細][評論] 【69歲老漢落糞池】 繁華熱鬧的康復路,全西北赫赫有名的小商品市場,衣服鞋帽針頭線腦一應俱全,星期天這里人頭攢動,格外熱鬧。忽然,康復路南口有人大叫:“快救人哪!”69歲的掏糞老漢魏志德在康復路廁所掏糞時,被糞池散發出的沼氣熏倒,跌入三米多深、池口只有兩尺見方的蓄糞池…[詳細][評論]
【開胸腔按摩心臟】
人們用清水沖洗掉他身上的污垢和蠅蛆,但他已經不省人事了。人工呼吸,無效!注射強心針,無效!清除呼吸道異物給氧,無效!最后,開胸,直接按摩心臟!依然無效…[詳細][評論]
【價值之辯】生命價值之爭的真相
【宣傳冊里的英雄】
我捧著這珍貴的孤本,仿佛這薄薄的小冊子濃縮并傳遞了一條24歲生命的全部真相,但是讀完全書,我在后記里居然找到作者的這樣一句話:必須說明,書中所記敘的內容都有真實生活依據,有的人物是生活中原型的提煉、升華;有的人物則是生活中幾個人的集中概括…[詳細][評論]
【生命價值的爭論】
“那個時代是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文革’已經過去,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對毛主席的全盤迷信開始動搖,鄧小平的白貓黑貓理論深入人心,人的自我價值觀念也剛剛冒頭,當時的人們簡直不知道該信什么了。‘大學生救掏糞老農到底值得不值得’的大爭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來的!薄璠詳細][評論]
【唯影因常留人間】
人生的意義有兩點,一是生物學層面的——把基因傳遞下去,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推動著整個人類的繁衍不息;第二個是社會學層面的——傳遞‘影因’,并盡可能多地影響他人。張華死了,他的基因,在人類的基因池中已消失了。但他的行為中所折射出來的精神,可以被傳遞下去…[詳細][評論]
【人物簡介】
張華 大學生
1958年出生,1975高中畢業后到農場勞動,兩年后
入伍。
1979年8月,在沈陽某部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
醫科大學空軍醫學系。
1982年7月,因跳入化糞池營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
老農而獻出寶貴的生命,年僅24歲,被授予烈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