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1月7日,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在大選中擊敗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總統的非裔美國人。【評論】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Carl Riccadonna探究了“悲慘指數”(通脹率與失業率之和)與美國大選之間的相互關聯,在過去的12次大選中,“悲慘指數”精準地預測了其中9次選舉結果。[詳細]
Ned 民主黨人當總統、共和黨人掌控國會的情況下,股市表現尤佳。從1900年以來,道指在民主黨總統執政時期平均年漲幅為7.8%,共和黨時期為漲3%。在民主黨人當總統、共和黨掌控國會時期,道指平均每年上漲9.6%。 [詳細]
投資的必然結果是,總統任期下半年的股市比上半年更好。數據為這一推論提供支持,事實證明,在總統選舉周期的第三年,力量幾乎完全集中在下半年。這里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選舉年是從10月1日起至次年的9月30日。 [詳細]
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獲得大選最后勝利。亞洲股市多數小幅下跌。此前有許多人認為,羅姆尼勝出將對股市更有利,因為他的立場可能更偏向于支持商業發展,而奧巴馬勝出將對債券更有利。 [詳細]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如何,對風險市場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有一致性還是分歧性影響?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是美國總統大選后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就目前的狀態來看,要比當前的歐債危機要困難很多,復雜很多。白銀黃金走勢的路線圖問題如何勾勒?[詳細]
距離11月6日美國大選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了,奧巴馬(Barack Obama)和羅姆尼(Mitt Romney)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依舊膠著。且不論誰將最終贏得大選,你只需要知道,任何一方成為總統,都將影響到美國的政治、經濟未來的發展,當然,也勢必對美元未來走勢構成影響。[詳細]
截至10月24日,COMEX12月期金跌至1709.40美元/盎司,成交量較近30日均值低約20%。黃金在10月中上旬上沖1800美元/盎司一線失敗后,近一周以來已經下挫接近90美元/盎司,比美聯儲推出QE3之前還低。[詳細]
10月22日奧巴馬和羅姆尼展開最后一次辯論,目前民調顯示二人的支持率旗鼓相當。專家認為,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可能會對經濟、 政治等多方面產生影響,而對于匯市(尤其是美元匯率而言),可能也是如此。[詳細]
10月3日 | 10月16日 | 10月22日 |
|
奧巴馬 |
羅姆尼 | |
經濟 |
加強金融監管,通過立法為創造就業的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并幫助更多購房者利用當前的低利率對抵押住房進行再融資;推行“能源獨立”戰略;向農民和農場主提供低息緊急貸款,開放更多聯邦土地用于放牧。 |
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削減5個百分點可自由支配的非保證金開支;消除奧巴馬時代所有加重企業負擔的、影響創造就業機會的法規。主張平衡預算,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加強職業培訓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
醫療 |
進行醫療保險改革和社會福利改革。 |
廢除奧巴馬2010年醫療改革法案;鼓勵個人而非由企業購買醫療保險。 |
移民 |
立法規定英語為美國官方語言;打擊非法移民。 | |
稅收 |
計劃延長對中產階層的稅收削減政策,反對延長美國高收入群體的稅收削減政策。 |
建議所有個人所得稅率削減20%,公司收入稅進一步減至25%;主張為百萬富翁減稅。 |
國防 |
強調“海空一體”作戰觀念,防范中國及伊朗。 |
加強對伊朗的威懾、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 |
社會問題 |
支持同性婚姻;支持墮胎。 |
反對墮胎;反對同性婚姻。 |
![]() |
|
![]() |
|
|
澳大利亞前總理 馬爾科姆-弗雷澤
奧巴馬選戰打“中國牌”很危險
不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戰略角度看,最近一段日子都十分危險。即奧巴馬是否正試圖為使選舉天平傾向自己而打中國牌。如果這正是其意圖的話,那么這種做法將具有很大危險性。[詳細]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偉男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華戰略在本質上并非“遏制”而是“接觸”,但并非克林頓時期對華接觸政策的簡單復制,而是超越性的接觸。[詳細]
6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為8.2%,與前一個月持平。而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8萬個,也不及市場預期。這讓美國人對自己經濟的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性,也為奧巴馬的選舉增添了更多變數。[詳細]
俄勒岡州長 約翰-基查伯
羅姆尼對中國的看法過于尖銳
基查伯認為,羅姆尼對中國的看法過于尖銳,事實現在是一個全球市場,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又是如此緊密,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詳細]
羅姆尼是屬于共和黨中的保守派,他的潛意識里對中國是有很大偏見的,很自然的就對他的對華政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說他的語言應該從兩方面看。[詳細]
羅姆尼屢次指責中國以欺騙及操縱的手法,使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大幅偏低,害了美國。這些言論敵意明顯。有人說是因為競選政治的需要,當起總統來不會是這樣。[詳細]
民生
就任時:承諾為美國建立全民醫保制度
現狀:2012年6月28日美高法保留醫改方案中的“強制醫保”條款
早在總統競選期間,高喊“變革”口號的奧巴馬就提出了全民醫保計劃。美國高法2012年6月28日的一紙裁定,將近幾十年來美國最重要的社會改革之一——奧巴馬醫改向前推動。判決保留了醫改方案中最具爭議性的“強制醫保”條款,并確定改革中大部分條款合乎憲法。
就任時:支持同性戀 但不贊成同性婚姻
現狀:公開支持同性婚姻
奧巴馬早年在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時曾表示過支持同性戀,但不贊成同性婚姻。美國總統奧巴馬2012年5月公開表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西海岸支持者們隨即以千萬美元的大筆捐款回報他。
就任時:堅決打擊非法移民 強調“夢想計劃”移民法案
現狀:停止遣返年輕非法移民
奧巴馬政府2012年6月通過國土安全部頒布一項行政令,停止執行對部分合乎指定條件的非法移民青少年的遣返。該行政令將允許那些16歲以前來美、在美連續生活至少五年等人士申請繼續留在美國而不被遣返。
經濟
就任時:承諾運用經濟刺激計劃創造400萬就業崗位
現狀:在私營部門創造450萬就業崗位
奧巴馬就位時承諾運用經濟刺激計劃創造400萬就業崗位。奧巴馬在2012年7月份就業數據公布后發表講話說,過去29個月里,美國共增加了450萬個就業崗位,今年前7個月新增崗位達到110萬個,但仍有很多美國人沒有工作。
就任時:2009年1月GDP增長-8.9%
現狀:美國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長1.5%
歐市盤中,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1.5%,此前投行稱1.5%的增速將降低市場對美國QE3的預期,美元走強,受此影響,美元兌日元快速上行,刷新自7月24日的高點78.42。
就任時:美國2008年底公共債務10.011萬億美元
現狀:美國2011年底公共債務14萬億美元
2011財年新增的1.31萬億美元赤字,主要由于聯邦政府債務和公務員及退役軍人福利的增加。盡管如此,根據報告顯示,政府負債額超過資產14.785萬億美元,而上一財年的財政收支缺口為13.473萬億美元。
奧巴馬強調改變能源消費格局,然而這一戰略側重于長期,在短期美國難以實現,勢必會造成中短期供需缺口的擴大并引發油價的上漲。羅姆尼的“能源獨立”最終受益方也并非是美國民眾,而將是大石油公司。[詳細]
在羅姆尼呼吁采取“一切措施”阻止伊朗核計劃的情況下,如果奧巴馬10月份對伊朗發動襲擊,無疑會削減羅姆尼的風頭。奧巴馬會被譽為英雄。攻打伊朗的結果至少幾周后才會讓人體會到油價會漲至四倍。[詳細]
歐債危機的愈演愈烈使得歐洲和美國的決策者們不得不采取種種措施降低危害,但從近期歐洲領導人和美國領導人的講話中可以發現,兩者在如何應對債務危機的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明顯。[詳細]
![]() |
|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指出,盡管同中國有關的經貿議題會在今年的總統競選中被廣泛提及,但無論最終哪位候選人將會成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美國都應該通過解決自己問題來促進增長,而不是怪罪于其他國家。[詳細]
奧巴馬和羅姆尼都在打“中國牌”,其實是政治作秀、忽悠選票。“中國牌”之所以虛,是因為脫離實際、不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當今中美兩國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特別是在經濟方面,互相需要、互相依存。[詳細]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羅姆尼都承認,這次大選的頭等大事是經濟。但從近期選戰進展看,兩黨的首要任務卻仿佛不是向選民闡述自己治理經濟的主張,而是相互抹黑對方。[詳細]
目前,奧巴馬、羅姆尼以及雙方的支持者已經在電視廣告上投入了3.43億美元,打破之前歷屆總統大選的投入紀錄。很多人可能認為,美國人碰到大選季就是“錢多,人傻,速來”,就會亂花,其實不然。[詳細]
無論經濟如何疲軟,美國大選燒錢絕不手軟。相關調查機構統計,今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總花費將達到58億美元,其中兩位候選人各自的花費預計均超過10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屆選舉新貴。[詳細]
選舉資金主要分兩大部分:總統候選人競選團隊資金,以及被稱為“外圍團體”的各種利益集團和民間組織的助選資金,“超級PAC”所募集的資金就屬于后者。經費開銷是以競選團隊的資金為主,外圍團體資金為輔。[詳細]
影響大選的因素
經濟當家一往如既
薩繆爾森1972年撰文指出:1.經濟繁榮有利于執政黨,蕭條有利于在野黨;2.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民主黨會在衰退問題上占便宜,共和黨則從通膨問題上得好處。財政方面,民主黨要比共和黨更寬松;3.按4年一段來劃分,每逢第四年,不管誰執政都傾向于是一個GDP大漲的年份。
反恐曾為大選主軸
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打破了長期以來美國民眾自恃國力強大而產生的安全感,他們認識到恐怖威脅從此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布什發動伊戰,在2004年大選中大打反恐牌,成功取得連任。今年正尋求連任的奧巴馬則推出以“拉登被擊斃”為核心的競選廣告,宣揚政績。
外交政策影響大選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近日羅列了五個可能改變美國大選結果的國際事件。伊朗問題被列在5大國際事件之首。歐洲經濟崩盤、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國內恐怖襲擊都位列其中。第五個事件叫“未知事件”:有時候直到大選投票日才能知道哪些因素會改變大選的方向。
大選背后的勢力
大財團支撐選戰
真正在錢財方面支撐選戰的,是億萬富翁和大財團。由于民主、共和兩黨政策取向不同,這些團體歷來兩軍對壘,涇渭分明。如好萊塢大牌明星、媒體財團等,多支持民主黨,工會組織更是民主黨的基本力量和資金來源。而共和黨一方的資金很多來自華爾街、銀行和保險系統。
宗教感引導選站
除了族裔、經濟收入、教育程度之外,宗教是美國人在政治上“人以群分”的另一個重要標準。宗教信仰與選舉結果之間的關系簡單表述就是:宗教信仰越虔誠,越傾向共和黨。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政治最重要的一個變化趨勢。
猶太資金引關注
每逢總統選舉,猶太人社會動向都會引起廣泛關注。這里存在所謂的“猶太資金”問題。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猶太人社會幾乎為民主黨提供了近一半的政治捐款。在好萊塢媒體產業等猶太人勢力強勁的大產業中,活躍著一些專門尋找猶太人大宗捐款人的活動家。
在美總統大選辯論結束后,不少美國媒體更多在乎的是奧巴馬和羅姆尼在辯論中的發揮怎樣,首先,辯論未能談到現在美國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房產業狀況。在08年,正是房產業的崩潰使得美國陷入了重度經濟危機。[詳細]
對于美國大選一直很糾結,選奧巴馬或是羅姆尼都不是最中意支持的。就是一個沒有立場的搖擺者。不是很滿意奧巴馬四年政績,但羅姆尼又給我一種邪教徒的感覺,真不知到了日子會不會心甘情愿地投票。[詳細]
對擔心來自中國長期威脅的美國決策者來說,印度看起來是一種有用的制衡力量。華盛頓的軍事決策者不像對中美沖突那樣擔心和印度的戰爭。服務業發達的印度經濟也不像中國的制造業巨人一樣對美國構成挑戰。[詳細]
前400位富豪的平均收入從1992年到2007年間增長了650%,達到驚人的3.44億美元。同期的平均工資增長僅僅是兩倍。但是平均資本收益增長了1200%。最富的人們是如何富裕起來的。[詳細]
QE3終于在糾結中如期而至,事實上,美國早已經患上了“QE依賴癥”,只要美國債務依賴性體質不改變,靠債務貨幣化融資就難以改變,美國經濟已經走上了債務貨幣化的不歸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