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去年10月預測的3.7%下調至3.5%,創下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并且這也是IMF在近3個月以來第二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與此同時,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也被下調至3.6%,相比去年10月的預測下降0.1個百分點。
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放緩似乎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接踵而至的風險因素正在打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以及市場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1月21日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去年10月預測的3.7%下調至3.5%,創下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并且這也是IMF在近3個月以來第二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與此同時,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也被下調至3.6%,相比去年10月的預測下降0.1個百分點。
發達經濟體亮點難尋
根據目前的預測,盡管全球經濟增速在今年預計將維持在3%以上相對穩定的水平,然而,增速預測被接連下調已經反映出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正在不斷增強。
總體來看,報告顯示,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9年的經濟增速都遭遇了下調。發達經濟體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較去年10月下調0.1個百分點至2.0%,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9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被下調至4.5%。
“我們小幅下調了對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預測,主要原因是歐元區增長預期的下降。在歐元區內,德國和意大利的增長預測有大幅調整。”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報告顯示,歐元區2019年經濟增速已被下調0.3個百分點至1.6%,德國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更是由去年10月預測的1.9%大幅下調至1.3%。
“在德國,汽車業的生產困難和外部需求的減少都將對2019年增長產生不利影響。而在意大利,主權和金融風險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系增加了經濟增長面臨的阻力。”吉塔·戈皮納特說。
相比歐元區經濟增速遭遇大幅下調,美國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依然保持在2.5%的水平不變,但其2020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會大幅下降至1.8%。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在2019年和2020年這兩年的預期擴張速度都將高于估算的潛在增長率,但強勁的國內需求增長將促使進口增加,進而導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擴大。
而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2019年經濟增速得到上調的則是日本。報告預計,2019年日本經濟增速將達到1.1%,比去年10月的預測高出0.2個百分點,這一調整主要反映了日本今年對經濟進一步提供的財政支持,包括采取措施緩解計劃于2019年10月實行的提高消費稅稅率措施的影響。而日本的經濟增速在2020年將下滑至0.5%,不過,這一增速依然比去年10月的預測高出0.2個百分點。
下行風險顯著
IMF主席拉加德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已有所增加,而政策制定者必須處理現存的脆弱性問題并,做好準備應對嚴重衰退的可能。從目前的情況看,報告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偏向下行。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超出增長預測已經體現出的程度,這仍是經濟前景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此外,包括英國在無協議的情況下脫離歐盟等一系列潛在觸發因素,都有可能引起風險情緒的進一步惡化。
具體而言,在貿易問題上,如果不能化解分歧,將導致關稅壁壘增加,進而使得進口中間產品和資本品的成本上升,消費者購買最終產品的價格也將上漲。“除這些直接影響外,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對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和報復措施的擔憂將削弱商業投資、破壞供應鏈,并且降低生產率增長,這將對企業盈利前景造成不利影響,并且可能損害金融市場情緒,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報告指出。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困難與挑戰,IMF呼吁各國的政策制定者應當加強多邊合作,解決對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不滿的根源,降低貿易成本,并且在不提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化解分歧。除貿易問題外,各國也應該在金融監管改革、減少腐敗、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以及緩解并適應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加強合作。
而對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在過去幾個月中,這些經濟體經歷了包括貿易緊張局勢、美國利率上升、美元升值、資本外流以及原油價格波動等艱苦的外部環境考驗。IMF認為,部分經濟體需要加強宏觀審慎框架,以解決私人債務負擔過重以及資產負債表貨幣和期限錯配的問題,靈活的匯率政策有助于緩沖外部沖擊,并且對上述政策起到補充作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融時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