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在1月30日備受矚目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的聲明中,美聯儲刪除了“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的進一步上升與經濟活動的持續擴張相一致”,替換成“鑒于全球經濟和金融進展以及有所緩和的通脹壓力,委員會將保持耐心,決定未來如何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目標范圍才能合適地支持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關于縮表,美聯儲亦表示,利率調控仍然是其表達貨幣政策立場的主要工具,但如果未來的經濟狀況需要比僅是降息所能實現的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FOMC將準備使用其全部工具,包括改變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組成。
加息和縮表層面的表態呼應了市場認為美聯儲政策將有所轉向的預期,引起美國股債市場的狂歡,金價上漲,美元指數向下突破至95.2的本月較低水平,人民幣繼續升值。
本次議息會前瞻指引的變化可能意在為一季度暫緩加息做準備,而市場也非常充分地計入了這樣的預期,縮表計劃的調整或不會在2019年出現。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隱含的加息概率顯示3月美聯儲按兵不動的概率為98.7%,全年維持這一利率水平或降息的隱含概率也高達94.7%。雖然政府關門造成部分經濟數據推遲公布,但美國制造業PMI、消費者信心指數、住房市場指數等指標出現大幅下行,油價下行使得美國整體通脹壓力明顯緩解,資本市場的震蕩也對預期和財富效應有邊際影響,美聯儲的態度調整在預料之內,但是否全面暫停加息、后續能否有明顯超出預期的寬松表態,我們持謹慎態度,因為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依據是實際經濟增速與潛在水平的相對關系,只有實際經濟增速低于潛在水平的時候,政策才會選擇放松。聯儲目前對美國潛在經濟增長的預估是1.9%,如果僅是增長放緩,尚不構成轉為降息的充分條件,而縮表政策也應在利率工具的調整之后才進行調整。
1月以來,市場持續計入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邊際寬松、中國政策更加積極、貿易戰有所緩和的預期,這有助于緩解新興國家資本市場和匯率的壓力,但1月的股市表現是對于12月過度悲觀情緒的修復與緩和,而非對于前景的全面樂觀,需警惕高波動環境下未來對基本面悲觀情緒加劇與押注政策寬松間的輪換所造成的市場表現切換。
圖文簡評
一、全球股市延續上漲
在歐美央行貨幣政策邊際寬松、中國政策基調偏向積極的背景下,全球范圍內風險偏好改善得以延續,外資持續流入A股,近兩周滬股通、深股通分別實現凈流入151億元、115億元,A股風格也屬大盤股、消費/周期板塊相對占優,或受到外資傾向的影響。
![]() |
![]() |
![]() |
![]() |
近兩周,WTI原油和BRENT原油分別上漲4.1%、1.9%至54美元/桶、62美元/桶,總體平穩。從產量、庫存、中國需求(進口)等指標看,短期原油供需形勢的變化不大。
隨著經濟基本面轉弱和貨幣政策預期轉向寬松,美國實際利率出現下行,推升黃金價格,美元指數的下行也構成了金價的一層助力。
![]() |
![]() |
![]() |
![]() |
近兩周美元指數以震蕩為主,人民幣升值0.2%,表現好于其他亞洲貨幣,但弱于資源國貨幣。人民幣匯率指數略有上升,新興貨幣指數保持平穩,意味著人民幣相對一攬子貨幣保持強勢,這或于資本市場的外資流入有關。
![]() |
![]() |
![]() |
![]() |
![]() |
![]() |
四季度韓國GDP同比增速為3.1%出現了回暖跡象,主要得益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推動了建筑和資本投資的增長,2018年韓國GDP同比增速為2.7%,創出6年來最低水平。出口的疲軟是韓國2018年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軒言全球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