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氣洋洋做醫美,闔家團圓點外賣,老少上陣抓娃娃,異國他鄉穿新衣。
工業鐵蹄重繪文化疆域,科技革新加快生活步履,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也正被日新月異的消費力改變氣息。
這個春節,我們從吃、喝、玩、樂、孝、游、美7大方面,關注觀念轉變,觀察消費升級,同你在熟悉的味道中觸摸新趨勢,在傳統的節日里發現新商機。
|
![]() |
![]() |
春節檔大熱,出品方自然會借機上位,爭相在這天“出道”,今年大年初一就有多部國產片同時上映,其中當然有半月前被大家刷屏的硬核佩奇。
不過,對比宣傳片《啥是佩奇》的播放量,在上線之前,《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售情況讓人捉急。截止到2月4日,在線上購票平臺淘票票上,僅有13萬人表示“想看”,排名倒數,而第一名《瘋狂的外星人》有80多萬人表示“想看”。
但啥事都有個萬一,小豬佩奇到底能賣多少票房,還是得看今天和之后的票房與口碑。
喜劇電影屢次奪魁
在今天上映的電影中,從題材方面來看,《小豬佩奇過大年》《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均為帶有喜劇元素的影片,《流浪地球》科幻元素更多一些,成龍大哥主演的《神探蒲松齡》是部古代偵探片。從目前的預售情況來看,在淘票票平臺上,截止到2月4日,有80多萬人表示“想看”《瘋狂的外星人》,70多萬人表示“想看”《飛馳人生》,13萬人表示“想看”《小豬佩奇過大年》。同時,從往年賀歲電影的消費數據來看,今天大家去看喜劇電影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比如在2018年的賀歲檔,主打情懷概念的《芳華》就不敵爆笑電影《前任3》,最終《芳華》賣了14億元票房,《前任3》票房達到19億元。
再往前幾年看,賀歲檔票房榜排名前五的影片片單中,也是喜劇電影奪魁的次數最多。
時間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冠軍 | 私人訂制 | 智取威虎山 | 尋龍訣 | 長城 | 前任3 |
票房(元) | 7.13億 | 8.88億 | 16.8億 | 11.74億 | 19.40億 |
從資源配備方面來看,這些影片幾乎都由商業電影導演執導,如馮小剛、徐克、張藝謀等,配備所謂頂級卡司的演員,如馬克·達蒙、葛優、陳坤等。影片的出品公司也都是業內的龍頭,如華誼兄弟(300027)、博納影業、中影集團。
電影周邊吸金強
除了把錢花在電影票上面,實際上,更多人的錢花在了電影周邊,比如飲料、零食、抓娃娃機等方面。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是,2018年1萬家電影院中,超過60%的影院年票房不足500萬元,能夠盈利的影院,不到10%。除了萬達電影外,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上海電影的院線放映業務利潤都非常一般。這些院線公司,都呈現出同一特點:放映業務構成收入主力,賣品業務、廣告業務構成利潤主力,即是說賣票只是賺吆喝,利潤都在爆米花和影院廣告里。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檔6天,平均票價高達40元,即使如此在很多地方依舊一票難求,場外許多人排隊的奇觀。而據不完全統計,這批人遠比春晚觀眾更有消費力,在6天內不僅消費了54億元的票房,觀影所帶來的食品飲料、商場內的隨機購物和餐飲收入更有望突破300億元。除了吃、喝方面的消費,2018年影院的收入中,有41%的支出付給了日益上漲的場租,很多焦慮的院線經理,甚至開始寄希望于用抓娃娃機、按摩椅和移動KTV補貼收入。一些院線、影投,開始在探索新的盈利渠道。2018年上半年,橫店、金逸等院線的賣品收入、廣告收入都在1億元上下,營收占比也接近20%。據了解,這部分收入里,除了傳統的映前廣告、小食售賣,還包括了配套的餐飲、游戲樂園、娃娃機等新渠道所帶來的收益。以萬達為例,2018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賣品收入和廣告收入已上漲至9.98億與12.56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再創新高(13.5%與17%)。雖然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仍為觀影(41.37億),但由于后者的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已從前些年的25%降至如今的14.4%,以至于其利潤貢獻率僅有32.32%。而萬達電影商品銷售業務的利潤占比則高達28.04%,其利潤率和觀影業務相差無幾。
![]() |
購票平臺賺大發
隨著各行各業互聯網化程度的加深,此前傳統的線下購票模式已經被線上購票平臺所取代。數據顯示,2018年手機購票APP的線上化率已經接近90%。
從發行方面的數據就可以看出,淘票票和貓眼在電影產業鏈中起到的作用。2018年,淘票票參與發行的電影總票房已經突破210億元,位居民企第一,不到3年成績就增長了近900%;貓眼專業版顯示,貓眼主發行的業績從2016年的第五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三名,總票房從20.6億升至62.9億元。
然而僅在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網票平臺誕生時,還得靠大量燒錢才能拉動用戶數的增長。可以說,互聯網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購票習慣,更是整個產業鏈的收入分配。這意味著,在淘票票、貓眼這類票務平臺介入后,你在線上購票的一部分會落入他們的口袋。“目前,每張電影票都有4元左右的電商服務費,這意味著在互聯網售票格局日趨穩定的情況下,每家平臺將獲得可觀的服務費收入。”一位業內人士說。以貓眼為例,單純依賴票務服務收入的現象還未完全轉變。從目前的分部業務情況來看,公司的娛樂內容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雖然在2016年開始發力后,其收入占比迅速在2017年到達33.4%,但其電商及廣告服務仍處在孵化階段,以至于目前票務服務依然為公司的核心業務收入來源。
電影制片方、票務平臺、影院周邊飲食......你老吐槽過年電影票貴,原來是這么多人賺走了你的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