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前夕,日本又搞起了事情。
據今日日本網站,近日,一群日本男子在東京澀谷舉行反情人節游行示威活動,他們稱自己是“不受異性歡迎的革命同盟”。
示威人群在警察的一路“護送”下拿著擴音器高喊“粉碎浪漫資本主義!”、“不要被糖果制造商的陰謀所控制!”、“不要根據情人節收到的巧克力數量判斷一個人的價值!”等口號。
他們時而慷慨陳詞,時而捧腹笑場,也不知是真搞笑還是假游行。不過,他們提出的一些口號確實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共鳴,比如,送巧克力。
在大多數國家,男性會在情人節送巧克力給戀人以表愛意。但在日本,則是女性送巧克力給男性,而且喜歡、不喜歡的男性都得送,成為不少人的困擾。
通常,日本女性給喜歡的男性贈送的巧克力被稱為“本命巧克力”,向男同事贈送的巧克力則被稱為“義理巧克力”。前者是表白心意,后者是表達感謝。
在日本,從1月下旬開始,各大百貨店、甜品店和超市就開始掀起情人節禮品銷售戰,巧克力專柜無處不在,就連外行也來湊熱鬧。
比如,2016年,和歌山貴志站為紀念去世的貓站長阿玉,在情人節推出限量版的“阿玉巧克力”。
據《衛報》,20世紀50年代,情人節送巧克力這一傳統在日本商業化,短短幾天內可以幫制造商完成相當大一部分年銷售額,巧克力市場成為日本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市場。
日本經濟泡沫時期,很多女性購買二三十盒甚至更多的“義理巧克力”送人。
據BBC,在1996年進行的一項辦公室女性研究中,社會學家小笠原佑子認為“義理巧克力”是一種讓女性通過送巧克力來對男性行使權力的方式,因為被欣賞的男性會得巧克力,反之則只能自己“買單”。
然而,二十多年后,這一情況似乎發生了改變。
批評人士說,這種做法將情人節原有的樂趣變成了沉悶的責任,因為如果女性忘記送巧克力給某些同事會引發尷尬,甚至會被視為冒犯。于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在“義理巧克力”上花費數千日元,以避免在職場受到排擠。
如今,一些公司禁止女性在情人節送“義理巧克力”給男同事,認為這種做法是對女性濫用權力和進行騷擾的一種形式。據NHK,“義理巧克力”的市場規模連續兩年縮小,今年比去年減少了3%。
但是,一些商家則從女性對“義理巧克力”的疏遠中看到了新的商機。
據《朝日新聞》,日本佐賀縣在情人節另辟蹊徑做起了“土味”推銷——賣海苔。他們將每張海苔分成八個格子,每個格子都印上了一段有趣的文字。比如:
“比起吃巧克力,更想成為一起吃早餐的關系。”
“比起巧克力,飯團更能抓住男人的胃。”
“雖然看上去很土,但是是名牌貨。”
“甜的東西是用來向苦于應對的人傳達愛意。”
據BBC,去年,比利時巧克力制造商Godiva在情人節期間刊登整頁廣告,標新立異地要求結束送“義理巧克力”的傳統。該巧克力制造商在廣告中說:
“情人節應該是你告訴別人自己純粹感情的一天,而不是為了工作關系的順利而做些額外工作的日子。”
今年,這家巧克力制造商又向競爭對手Yuraku糖果公司發布了一條推文,該公司是一款低成本巧克力品牌Black Thunder的制造商,這款巧克力自封為“義理巧克力之王”。
Godiva在推文中鼓勵Yuraku的員工購買Godiva的巧克力給他們心愛的人,而 Yuraku則機智地在官方推特的描述中添加了“Godiva官方認證巧克力”這一標簽作為回應。
此外,隨著“義理巧克力”的減少,一些商家隨即推出“送給自己的巧克力”。
據《衛報》,一項調查發現,超過60%的受訪女性表示,將在今年情人節購買巧克力來犒賞自己。《朝日新聞》稱,今年不少巧克力賣場推出甜品體驗活動,女性可以與友人現場品嘗購買的巧克力等甜品。
看來,隨著日本步入單身社會的步伐加快以及職場女性的增加,顛覆傳統的“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只送我自己”開始悄然流行。
近年來,除了“不受異性歡迎的革命同盟”和職場女性,情人節容易在日本“躺槍”的,還有狗。
據《朝日新聞》,由于誤食巧克力而食物中毒、被送去醫院的狗狗每年2月最多,日本環境省和動物專家們都在情人節期間提醒大家多加注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