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據了解,此次來京談判的美方代表團成員近60人,與1月初時相比,人數翻番。而且,此次談判,距離上一次中美高級別磋商僅過去半個月,從人數、時間來看,中美談判的誠意和效率都在提高。
![]() |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 |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時間一點點在流逝,距離“休戰”截止時間3月2日只有不到20天的時間,擺在中美貿易談判團隊桌面上的問題錯綜復雜,雙方能否在最后截止日前達成協議,仍存不確定性。
兩天前的12日,特朗普對媒體表示,如果中美談判接近實現突破,他可以放寬談判的期限。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特朗普在周二(12日)的內閣會議開始時表示,“如果我們接近達成協議,即我們認為我們可以達成一項真正的協議,而且這樣的協議有望達成,我可以看到自己愿意放寬一點期限。但總的來說,我不傾向于這么做。”1
美方三大訴求
在新一輪中美談判中,需要認清美方當前的訴求是否發生了變化,對當前的中美經貿關系要有一個清晰的理解。
今年1月底,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組織專家團赴美,與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于華盛頓、紐約共同舉辦第四屆“CF40-PIIE中國經濟論壇”,并發布《“一帶一路”投融資機制》與《徑山報告:強化市場機制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兩份課題報告。在美國交流期間,CF40專家團還拜訪了多家智庫、機構與政府部門。
通過拜訪,我們了解到,當前美方主要有三大訴求,一是要求中國更大程度上開放市場,同時讓美國企業在中國享有與國內企業同等的市場待遇,以及公平競爭環境。
二是,中美談判達成的承諾必須要可執行、可實施。有美國專家認為,他們相信中美之間會達成協議,但問題在于如何有計劃地落實。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并在技術轉讓方面做出改變。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讓美國公眾和商界既尊敬又恐懼,他們認為美國企業在華經營,首先要在知識產權方面受到保護,中國有義務處理好公平與發展的問題。2
階段性臨時協議或將達成
當前,中美貿易談判從2018年持續到了2019年,而且已經進行到了第七輪。美方談判的主要負責人也從姆努欽變成了萊特希澤,后者乃是國際談判桌上最強硬的對手之一。
從2019年已經進行的兩輪談判來看,美方對談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清單也涉及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政府補貼與國有企業改革、市場準入與對外開放等各方面,而這些也是中美之間的主要分歧點。因此,有專家認為,雙方難以在短期內達成綜合協議。
但這并不代表沒有協議達成,有相當一部分美方專家認為,中美可能會在3月2日前達成階段性的臨時協議。美方不再繼續增加關稅,而中方也會滿足美方的部分需求,最終雙方或將達成臨時協議。
從1月底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談判中可以看出,中國承諾,將“有力度地擴大自美農產品(000061)、能源產品、工業制成品、服務產品進口”,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此外,中國從2018年開始,金融市場開放進程加快,也更大程度上地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讓更多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
還有專家預計,中美之間或將設定一個新的期限作為緩沖期。在這個期限內,雙方會針對更為核心的分歧繼續磋商,直至達成最終協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開始的談判中,美方尤其強調了可執行的實施機制。因此,即便中美達成了相關協議,在驗證與核實環節,美方很可能會提出非常強硬的要求,也非常有可能繼續保留加征25%的關稅權作為威脅。鑒于特朗普此前反復的態度,不排除協議被推翻的可能性。3
為長期性的戰略調整贏取時間
在去年初赴美訪問時,CF40就曾指出,長期以來支撐中美經貿互補關系的壓艙石在逐漸消失。
此次訪問結束,CF40專家認為,美國的訴求是中國進行全面結構性改革。由萊特希澤主導的,通過官方調查、關稅威脅等方式發起的制裁,最終的目的是迫使中國做出全面的結構性改革。
美國更為深層次的訴求是對高新技術領域制高點的爭奪。美方政府的首要關切逐步由貿易逆差問題,轉向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問題,這是因為中國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讓美方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這也是2月11日,特朗普簽署《美國人工智能倡議》行政令的主要原因。特朗普要求,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將更多資源和資金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廣和培訓中。
該倡議主要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標準,由此可以看出,未來高科技產業,才是美國瞄準的主要方向,而這方面,美國已經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
中美作為兩個超級大國,兩國關系對全球經濟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對于中美談判,CF40專家認為,擴大政府采購的方式有助于緩解中美之間緊張的氣氛,但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中方可圍繞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領域尋求階段性的讓步,在這些領域形成明確的、可操作的計劃,并要盡快落實。
短期內,美國金融市場動蕩、經濟減速跡象為中美談判達成階段性共識形成了較為有利的環境。雖然我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但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結合中美經濟形勢,雙方互相的妥協具有一定的迫切性,階段性的妥協也有助于為我們進一步進行戰略調整爭取時間。
但即使達成了臨時協議,未來更為全面的結構性改革談判仍將面臨很多挑戰,中方需要作出長期的、全面性的應對預案,同時積極尋找相互合作的空間,以建立新時期、新階段的中美關系平衡點。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