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歐陽凱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張海妮
新華社圖
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相關工作征求企業意見。當日下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官方微信發布相關內容,稱該會議透露出今年我國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將有重大機制創新,具體包括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等在內的七大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行業人士了解到,本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除會征求企業意見外,還要廣泛征求行業協會、相關專家、金融機構的意見,根據各方意見有針對性地細化完善,最終出臺一個能最大限度平衡各方利益訴求、同時又符合最終實現光伏平價上網方向的政策。
改變補貼問題窘境
具體來看,這七大創新分別是: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明確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項目;首次將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實施固定補貼;解決去年戶用光伏“5·31政策”的遺留問題;除扶貧、戶用和原已批準的特殊項目外,分布式和地面電站全部采用競價的方式獲取補貼指標;項目招標由各省組織申報;明確項目建設期限。
其中,最大亮點莫過于“以補貼額定裝機量”。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評價稱,財政部、發改委和能源局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即就2019年光伏發電相關工作進行了多次協調,此次打破了以往三部門“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這也基本符合之前征求意見中光伏企業對于“多降補貼、多給規模”的訴求。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報道,去年12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指出現階段擺在光伏行業面前有一道難題——要規模還是要補貼,二者只能選其一。同時,對外征集意見:是希望較大幅度地降低補貼,從而收獲相對可觀的市場規模,還是希望有穩健的補貼強度,但相應收緊市場規模?多數企業及專家均表示,相比補貼,保持市場規模相對而言更重要。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還認為,此次座談會透露的新政內容有望改變以往光伏項目建成數年仍遲遲拿不到補貼的窘況。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累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發電補貼缺口約455億元。2018年已納入可再生能源補助目錄的光伏容量約50GW,僅這部分缺口便累計達到700億元。
此前,陽光電源(300274)董事長曹仁賢公開表示,補貼問題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一座無法跨越的大山,甚至可再生能源項目投產以后還要進入所謂的目錄,進入目錄流程有的長達3年,即使進入了目錄,補貼也遙遙無期,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猛增,后續投入和創新研發資源嚴重不足,企業叫苦不迭,呼吁有關部門應順勢而為,堅決落實國家決策部署,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問題。
業內:光伏市場將迎來洗牌
此次會議還進一步透露,包括普通電站、工商業分布式項目和專項及示范項目都要進行招標競價,根據一定補貼總額度(尚未確定)確定入圍補貼項目名單。
具體來看,根據項目所在的資源區劃分,以申報上網電價報價(以厘為最小單位)較各資源區招標上限電價下降額評比,降幅大的排前,以確定納入補貼范圍的項目,直至入選項目補貼總額達到國家規定的當前新增項目補貼總額限額為止。
一家港股光伏上市公司的市場總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新政下,由市場本身確定補貼裝機規模。以電價為核心,通過市場競爭放大增量規模,如果申報項目的補貼降價幅度越大,所對應的補貼裝機規模也越大;如果補貼降價幅度越小,補貼裝機規模也就越小。
此次座談會還進一步透露,新政將嚴格明確光伏項目建設期限。在申報時,要求各項目上報時明確建設期限,也就是投產季度。進入國家補貼范圍的項目,應在申報的預計投產季度末之前建成并網,如逾期未建成,則按國家電價政策實施電價和補貼同等幅度退坡。如果在申報并網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則視為自動放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對于光伏企業來說,這項規則有一定的“殺傷力”。事實上,光伏項目的開發流程中需要面臨土地流轉等諸多前期手續辦理、組件供貨、資金鏈等困難,甚至一定的冬季施工、接網能否順暢等難題。若按照新政實施,也就意味著,屆時或會有不少項目無法在規定的申報時間內建成,甚至會有一些項目因長期無法建成而被取消補貼資格。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還表示,在去年政策出現較大變動的情況下,我國光伏裝機仍實現破44GW,創歷史第二高,遠超業界預期。今年政策怎么定才能避免行業大起大落,達到支持我國光伏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目的,確實是門技術活,這也是為何2019年光伏政策遲遲未出的最重要原因。從此次座談會透露的新政部分內容來看,是主管機構反復醞釀的結果,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如能順利實施,今年光伏裝機量將超2018年。
“總體來看,其實是各種利益的博弈,目前最終政策還沒出臺,無論如何,大家要理性地從產業端多考慮,一項政策的出臺必須具備引導和把握的作用,引導講究的是勇氣,而如何能準確把握現狀則是大智慧(601519)。”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表示,可以預見,在新政下,中國光伏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優勝劣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