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布的多項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不確定性或將加劇。
本周發布的多項重磅數據,幾乎無一給憂心全球經濟的投資者帶來喜訊。
周五公布的美國2月非農就業僅新增2萬人,增幅創2017年9月以來的17個月來新低,遠遜于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一季度美國經濟大幅放緩的擔憂。
受擔憂情緒拖累,美股三大指數本周均跌超2%,納指終結十周連漲。
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1月工業訂單按月下滑2.6%,創七個月來最大跌幅。中國2月進口同比下滑5.2%,市場預期為下滑0.9%,前值為下滑1.5%;2月出口同比下滑20.7%,創2016年2月以來最大,大幅低于預期的下滑4%,前值為增長9.1%。
周六剛剛公布的中國二月CPI也差強人意。中國2月CPI環比上漲1.0%,同比符合預期繼續走弱至1.5%,這已經是CPI連續第三個月低于2%的水平。2月PPI環比繼續下降0.1%,同比持平上月的0.1%但低于預期的0.2%。
本周的數據似乎驗證了市場對今年全球經濟同步放緩的擔憂。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Roach此前警告稱,全球貿易周期正在逼近拐點,全球經濟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的今天,2019年全球GDP增長面臨重大風險,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能夠獨善其身。
彭博經濟學家Tom Orlik稱,這是全球增長不確定性加劇的時刻,最近的數據描繪了一幅更為悲觀的圖景,預計第二季度經濟將繼續企穩,風險傾向于下行。
經合組織則在本周直接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速。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經合組織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值下調至3.3%,較去年11月下調0.2個百分點,2020年同樣下調0.1個百分點。經合組織將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評價已經從“放緩”變為了“全球經濟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阻力”,并認為新興經濟體整體趨穩,而歐洲經濟增長存在巨大隱患。
不過,也有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一派。
上周日,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經濟主管Chetan Ahya在最新的報告中寫道,他已越來越相信全球增長小周期將在今年一季度見底后反彈的預測。并且他認為,勞動力市場吃緊將導致更強勁的工資增長,“這也會迫使央行比我們預期的更快收緊貨幣政策。”
在Ahya看來,“寬松三重奏”——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中國貨幣寬松政策的奏效,以及美聯儲的靈活性和耐心,正扭轉著全球經濟的下行軌跡。
從本周末到下周,全球范圍內還將有一系列重磅數據公布,包括中國金融數據、工業增加值、固定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德國工業產出、進出口、CPI,美國零售銷售、CPI、PPI,英國GDP及制造業產出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