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上歷來最受關注的金融問題莫過于匯率。在周六央行新聞發布會上,易綱行長、潘功勝副行長共計回答了彭博社、中國日報、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財經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五家媒體提出的和匯率相關的問題。而央行行長們也就中美貿易中的匯率操縱問題、穩匯率與貨幣獨立性的協調及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向等做出了回答。
圖片/證券時報
在央行本次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的環節,匯率問題成為媒體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涉及中美貿易談判中匯率操縱的內容、穩匯率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協調、以及對今年匯率走勢的看法等多方面。
中國保持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的努力有目共睹
在被問及美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以推動人民幣貶值來獲得貿易競爭優勢時,易綱表示,中國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努力和成果,是受到全世界公認的,大家有目共睹。
從2015年開始,由于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國內因素交織在一起,人民幣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確實是有貶值的壓力。但是中國的貨幣當局面對這個貶值壓力,還是千方百計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為此,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1萬億美元。
易綱表示,“這個努力是全世界都看得非常清楚的,我們和主要貿易伙伴在磋商過程中,還有專家討論的過程中,大家對這個問題是有目共睹的。包括美國財政部的匯率評估報告,一年有兩次,你們可以查過去這一段時間,這么多次匯率評估報告,關于操縱匯率的標準和數據的討論,我覺得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據路聞卓立調查顯示,美國財政部2018年10月發布的《主要貿易伙伴宏觀經濟及匯率政策評估報告》中給出結論,根據Section 3004 of the 1988 Act(匯率操縱認定條款,該條款受到廣泛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貿易和經常賬戶失衡和外匯干預,還包含匯率實踐,外匯儲備覆蓋,資本管制和貨幣政策等評判標準),由于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的持續縮小及中國央行持續干預保持人民幣逐步企穩,中國不構成該匯率操縱條款認定的標準。
堅持市場供求為基礎,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的靈活和彈性
除匯率操縱問題之外,市場對于穩匯率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協調問題也頗為關注。央行此前多次強調,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市場也疑問,穩匯率的同時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對此易綱表示,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供求為基礎在整個匯率形成機制里面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市場要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人民幣匯率是朝著市場方向發展。
“至于要維持匯率穩定是否會影響貨幣政策,在過去這些年的實踐中,我們都比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易綱稱,首先,我們要考慮貨幣政策要以國內為主,實際上,我們考慮貨幣政策的時候,主要是價格和數量這些變量,匯率在國內的考慮里面應當是不占重要地位的。我們在國內的貨幣政策上,比如說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多高,都是以國內的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為主考慮的。
不過,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過程中,會存在對整個經濟變量發生影響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中,易綱指出目前必須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堅持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形成機制,它是市場決定的。央行已經基本上退出了對匯率市場的日常干預。匯率市場的波動和一定程度上的彈性,對整個經濟是有好處的。彈性的匯率是宏觀經濟和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
二是,匯率穩定不代表說匯率盯死了不動,匯率必須要有個彈性,有個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才能起到我說的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隨著金融市場深化開放及工具的增多和完善,人民幣匯率預期會越企越穩
針對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如何發展的問題,易綱表示,經過這么多年市場機制的不斷形成和完善,國內的企業對人民幣匯率彈性越來越習慣了,老百姓(603883)對這個彈性也很習慣了,市場上對風險的對沖工具也越來越多。比如說我們的衍生產品、套期保值、遠期等工具對企業,或者對各種需要的群體,都越來越完備。
此外,央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表示,這些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對境外資本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現在仍然處在開放的早期,開放程度仍然不高。我國股票市場上境外投資者持有占比大概是2.7%,過去兩年我國債券市場發展很快,但是境外投資者持有占比大概是2.3%。所以,這一塊占比是不高。但是,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納入主要國際指數,未來幾年,這一塊還會增長很快。
因此,易綱認為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越來越開放的過程中,外國投資者要投資到中國市場,也要對它投資的頭寸進行套期保值。這些工具都越來越方便,交易量也越來越大,成本也相對變得比較適度。所以這樣一個市場建設和中國開放的總的形勢,會使得人民幣匯率更加向市場決定的改革方向不斷邁進。而且隨著市場工具的增多和完善,人們的預期也越來越穩。比如看最近這一輪,人民幣匯率從去年到今年現在,反映了市場越來越成熟,預期也越來越穩。
易綱表示,展望未來的話,人民幣匯率會在市場決定的機制下,變成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自由使用的貨幣,中國的老百姓、中國的企業和全世界的投資者將對人民幣越來越有信心。
發揮人民幣匯率彈性在調節國際收支中的作用
潘功勝還指出,2018年,中國整體國際收支是自主平衡的,但是在國際收支結構方面,發生了一些特征性變化。首先,經常賬戶方面,我們觀察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結構變化,要拉長一個時間段。在過去十年,我國經常賬戶更加的平衡。2007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是9.9%,2018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占GDP比重大概是0.4%左右。所以,從一個長周期來看,經常賬戶更加趨平衡是中國國內經濟再平衡的結果,是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客觀反映,是經濟轉型發展進入的一個必然階段,同時也是我國居民收入提高、財富增長的一個必然結果。
往后看,我們認為,我國經常賬戶會保持在一個基本平衡的合理區間。一方面,我國制造業具有成熟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鏈和大量的技術工人,加上正在推動轉型升級以及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我國貨物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服務貿易方面,服務貿易逆差增速在收窄。隨著我國國內服務業質量的提升,以及我國生態環境和教育水平等軟實力的提升,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變動將會逐漸走向平穩。這是觀察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一個層面。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資本項目。資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的項目是直接投資。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業對外開放,我國仍然有比較大的潛力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綜合分析,我國收支結構在未來仍然會呈現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另外,人民銀行、外匯局將不斷推動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人民幣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之中的作用。
潘功勝總結道,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面臨的跨境沖擊和跨境風險會進一步加大。在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完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管理,建立宏觀審慎和微觀市場監管的雙層管理框架。(完)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人民幣交易與研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