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導致157人罹難的埃航空難發生以來,全球各國、各大航空公司停飛波音737MAX系列機型的名單“每小時都在延長”。
中國、澳大利亞、歐盟、印度……截至3月13日發稿時,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已有43個國家和地區全面停飛該機型,另有8個國家至少1家航空公司暫停了這一機型的運營。
時至今日,波音方面仍然吞吞吐吐,遲遲不愿下達停飛指令甚至煞費苦心地發布了一個文告,稱將修改操縱系統“讓本就很安全的機型更安全”。
而美國監管機構——聯邦航空局(FAA)則在聲明中繼續表示“截至目前未發現存在性能問題,也沒有理由讓這型號飛機停飛,其它國家的民航部門也未向我們提供有理由停航的證據”。不過,FAA也同時要求波音公司對737MAX8/9型客機的軟件和控制系統進行更改以防止失速,并更新飛行員培訓手冊。
波音和FAA的態度并令人意料。波音737MAX系列是2017年5月剛剛投入運營的新機型,也是目前波音公司最熱銷的機型。兩年不到已有350架同型客機在執行航班任務。波音在全美雇員總數逾15萬人,熱銷機型對公司而言至關重要。
由于各國相繼“叫停”,波音股票當地時間周一在華爾街開盤瞬間跌幅高達12%,至收盤時也跌了5.36%。正如民航專家巴拉喬所言,波音正面臨一個“死鎖困局”——如果叫停737MAX系列則商業代價巨大,反之則后果難以預估。
至于FAA,作為政府機構考慮的則更多,諸如政治影響、失業率和“美國第一”等諸多問題。這甚至連著更復雜、更棘手的難題——經濟學家梅魯佐就曾披露,美國曾希望通過迫使中國購買更多波音737MAX系列客機促進中美貿易平衡。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他們當然不希望叫停。
但關鍵問題在于,客機從來都不僅只滿足于“數據安全”,它還是一種“信任交通工具”。如果乘客和市場對某種機型喪失了信任,即便制造商和監管機構竭力否認,也無濟于事。
無論如何辯解,該機型在不到半年內墜毀兩架是事實,對于航空公司、市場、乘客和機組成員而言,都是無法視若無睹的問題。
21國停禁飛737MAX,波音股價創十年最大跌幅。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連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乘客、機組人員紛紛質問“737MAX停航沒有”“我買的別是737MAX航班吧”,這勢必給相關國家監管部門和航空公司以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僅如此,幾個海外大戶在第一時間宣布停航,無疑也會產生巨大的示范和連鎖效應。
如今這種不安還在蔓延,并終于抵達美國本土:代表美國航空公司員工的雇員團體——航空公司人事聯盟(APFA),已要求其成員“如果感到不安就不要登上波音737MAX系列客機執勤”。
雖然迄今為止,埃航波音737MAX客機墜毀的確切原因仍在調查,但這并非“不讓叫停”的理由——正因為“事故原因不明”,人們才要求“把原因查清再說”。
更何況,在兩次事故過后,有些技術人士指出,波音737將低翼設計、強勁的CFM LEAP-1B發動機“混搭”,增加了操縱難度,造成了更大的抬頭力矩,增大了失速風險,之后波音737MAX增加了電傳操縱系統,并特別設計了可讓飛機自動低頭的配平系統MCAS,但有些隱患仍在。雖然此次事發原因未必就在于此,但這顯然需要波音方面正視。
說到底,對于一種“信任交通工具”,那些乘客和航司們“把原因查清再說”要求無可厚非。如果波音和FAA繼續“不松口”,那不難預見,它們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面臨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會不斷增加。
李厚何(專欄作家)
編輯 孟然 校對 危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