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近日出版的由中共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主辦的《貴州調研》雜志2019年3月刊中,收錄了民建貴州省委調研組報送的《“三方”合力“三變”創新 “三產”融合“三扶”結合——民建省委引領會員企業幫扶深度貧困村開創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新模式》課題報告。報告總結了民建貴州省委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企業界的優勢,引領會員企業中天金融集團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精準幫扶深度貧困村團結村的探索、實踐和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誕生的“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模式”。
“4個三”:新探索和新模式
“三方”合力:統戰引領,三方協同,合力扶貧攻堅。堅持把黨建融入幫扶全過程,將黨建延伸到項目、延伸到產業鏈、延伸到扶貧一線、融入到幫扶全過程。在會員企業成立民建支部,在省委統戰部的全力支持和民建省委的組織指導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民建會員企業的優勢和潛力,投入團結村脫貧攻堅,形成了統戰引領,省委統戰部、民建省委、民建會員企業三方協同、合力扶貧攻堅的新模式。中天金融扶貧團隊入駐團結村后,相繼成立了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黨支部和團支部,與當地基層黨組織攜手聯動,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不斷推動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實現“點對點”精確到位、“手牽手”扶貧攻堅。
“三變”創新:因地制宜踐行“三變”,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扶貧團隊進駐團結村后,因地制宜踐行“三變”,創新提出金融精準扶貧新模式,成立平臺公司,盤活農村“沉睡資源”。分別注資4000萬和3500萬元,成立與團結村共同持股的大發農業公司、大發旅游公司兩個集體經濟平臺企業,將全村土地、集體森林資源等通過使用權入股、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方式,轉變為平臺企業、合作社或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收益的80%均反哺給村集體。村民手中“沉睡”的資源,變成股權收益的來源,村民成為企業主人翁,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從而對脫貧有信心,對致富有希望。
“三產”融合:秉持現代經營理念,推動農旅等產業融合發展。在團結村成立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在公司、合作社、村民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接和共享機制。通過選品種、引技術、注資金等多種方式,全方位解決團結村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依托平臺企業,深度挖掘村內優特農業資源,開展種養殖項目,引進標準化生產和發展農產品(000061)深加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大發精神”與大發渠紅色文化、當地仡佬族文化相結合,打造農旅文深度融合的團結村田園綜合體,將旅游業發展成為增收著力點。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農業品牌“樂耕甜”和旅游品牌“大發天渠”,帶動全村農旅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鏈發展。
“三扶”結合:扶智扶心扶志,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多措并舉提高團結村社會保障水平,解除貧困農戶后顧之憂。改善團結村衛生室醫療條件,對村醫進行醫療技術培訓;組織專業醫療隊對700位村民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預防減少急病大病。設立教育公益基金,對團結村217名高中及以上的學生提供教育資助,并捐資為團結村學校修整校園、購置設備。
向全村5430人捐贈團體意外保險,讓大家放心脫貧奔小康。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成立農民工創業創新中心,為村民提供學習機會和就業平臺。弘揚“大發精神”,用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鼓舞和號召貧困群眾,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斗志。
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的思考與建議
一、要以貧困戶為主體,激發貧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造血機制”。
要把貧困人口的素質教育、技能培訓常態化,努力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使貧困人口具有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徹底阻隔貧困的“代際傳播”。要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樹立致富典型和標兵,發揮榜樣的示范和激勵作用,讓農戶帶農戶,先富幫后富,先進帶后進。要做好產業發展“保障”,針對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加大科普宣傳、技術推廣、能人示范等,切實幫助貧困戶掌握相關技能,減少相應損失及風險。
二、要加強基礎設施“硬件”和人文“軟件”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要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投入,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加強“軟件”建設,比如挖掘和推廣當地仡佬族文化,推進團結村“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等,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三、要繼續大力宣傳和弘揚“大發精神”,助力更多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必須以精神之“食”來補鄉村之“空”,“精神食糧”就是“大發精神”。一方面,要賦予“大發精神”更多新內涵,將創業、創富的精神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持續弘揚“大發精神”,讓“大發精神”這面旗幟飄揚到更多地方,讓“大發精神”這把火炬照亮更多鄉村,助力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推動更多鄉村實現振興。
指導單位: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
參與單位:民建貴州省委、貴州省社會主義院、貴州省社科院、貴州省發改委、貴州省社科聯、貴州財經大學
課題組組長:李瑤 民建貴州省委主委
包御琨 貴州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課題組成員:劉慶和、畢業、楊俊、王振、方颯、吳珺、劉良燦、黃懋、李靖、江嵐、張翼、周俊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