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宏觀經濟增速向下的情況下,中國平安(601318)(以下簡稱“平安”)依舊取得亮眼業績,年報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平安整體業績實現穩健增長,營運利潤和新業務價值增長超越市場預期。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125.73億元,同比增長18.9%;凈利潤1,204.52億元,同比增長20.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4.04億元,同比增長20.6%。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是平安成立30周年,這一年平安大事件層出不窮。我們以數字“三”為索引,來看看三十而立的平安如何逆勢而上。
三十周年
2018年,平安發起了30周年系列企業文化活動,通過多個渠道、多種方式回顧公司發展歷程,全面提升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圍繞30周年,平安打造出許多高質量的文化產物。據悉,平安內部推出25期《回眸三十年》系列專題視頻,回顧集團及各專業公司發展歷程;制作一部高質量走心的《平安30周年宣傳片》,回首激蕩30周年;5.27司慶日舉辦了一場簡樸卻溫馨的高峰盛典,共慶平安30周年……
這一年,平安的企業文化融入到每一個員工的血液中,在市場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公司凝聚力。
在司慶高峰盛典上,平安集團董事長/CEO馬明哲對平安的30年做了總結:
第一個十年,搭建根基,學做保險;
第二個十年,專注做保險,構建平臺,探索綜合金融;
第三個十年,發展科技,搭建五大生態圈——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房產服務、汽車服務、智慧城市。
三十年滄海桑田,平安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踏著市場經濟的步伐,由一個地方性保險公司成長為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0位,居全球多元保險企業第1位;在美國《財富》世界500強名列第29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1位,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
三十周年,展現了平安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三位聯席CEO
2018年12月14日,中國平安宣布增設三個聯席CEO崗位,由李源祥、謝永林、陳心穎擔任。在集團董事長/CEO馬明哲的領導下,三位聯席CEO分別統籌管理個人、公司、科技業務,對三大業務群實施統一領導、專業分工。
馬云曾說過:“聰明人更難團結合作,我就是擅長讓聰明人一起合作。”這句話體現了馬云杰出的領導力。
其實在平安內部有一種說法:平安的發展跟不上馬明哲的思路。保險業內曾形容馬明哲“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則稱他為“將來時”。一個團體擁有一個杰出的領袖,確實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
不過平安一直能夠保持飛速穩健發展的關鍵,在于機制。
如今的平安已成為一個橫跨金融和科技領域的行業巨頭,馬明哲曾談到如何讓不同類型的公司在平安共存:
金融公司注重體面,員工都是穿正裝,在CBD(商業中心區)上班;而互聯網公司注重創意,相對穿著比較隨意,公司大多設在創意園。金融和互聯網好比是狼和羊,看似不可共存。而在平安是可以共存的,我們尊重每個行業的文化特性,建立符合行業的公司制度。其實了解彼此之后會發現,原來你是這樣的羊,原來你是這樣的狼。
平安自成立以來,一直非常注重公司制度建設,不斷對制度進行調整以順應公司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平安高速的發展和擴大,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及架構。
設立聯席CEO,便是為了最優匹配公司的發展需求。
聯席CEO機制的利好,得以在平安的業績發布會上體現。發布會上,三位聯席CEO在記者提問環節配合嫻熟,對自己業務清晰作答的同時,也會對其他業務進行補充,分工明確且協同有力。
三位聯席CEO,代表平安與時俱進的管理機制。
三個賦能
“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
馬明哲在去年2018年報中期發布會上首次提出“三個賦能”。“三個賦能”不僅是對平安“金融+生態”戰略的指引,也為平安未來十年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方向。
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生態”戰略,馬明哲在發布會上對“三個賦能”進行了簡要概括:
為什么平安要做“金融+生態”?我們是通過生態建立流量,這是我們的部署,在未來金融業轉型通過獲取流量來形成我們新的渠道。要深刻理解金融與生態的關系,即科技賦能金融,幫助金融更具競爭力;科技賦能生態,長勝靠生態;生態賦能金融,培育生態、打造平臺反哺金融。
目前,平安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養”打造出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并已孵化出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醫保科技、平安好醫生四個獨角獸。部分場景經過多年的建立已形成初具規模的流量入口,并不斷地在五大生態圈中轉化客戶,提升客戶粘性。這一成果體現在年報數據中:
全年新增個人客戶4,078萬,其中1,450萬來自于集團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集團互聯網用戶較年初增長23.4%至5.38億。
目前,“科技賦能金融”已深度應用在平安的傳統金融業務中,提升服務體驗,降本增效,如壽險的智慧客服、產險的510極速查勘、AI客服等;“科技賦能生態”正不斷地輸出新的業務價值,創造出一大批獨角獸公司;而“生態賦能金融”也初現成效,目前汽車之家、平安好醫生、陸金所等都已建立較高的流量,開始向金融業務輸送新客戶,形成金融生態的服務閉環。
未來,在科技的助力下,平安將繼續依托五大生態圈建立的場景吸引流量(獲客),并不斷地在生態圈中轉化流量(提升客均合同數),這便是是“金融+生態”戰略展現出來的巨大潛力和商業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報中首次提到了客均合同數的數據:
集團擁有1.84億個人客戶,客均合同數2.53個;34.6%的個人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占比較年初提升6.1個百分點。
三個賦能,勾勒出平安未來的商業藍圖。
三村智慧扶貧工程
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馬明哲在2018年元旦致辭中宣布平安啟動“三村建設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面,實施產業扶貧、醫療扶貧和教育扶貧,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奔康。致辭中寫道:
三十而立,我們愈發體會到,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社會的發展休戚與共,平安的成長,得益于國家富強,得益于社會繁榮,得益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實踐過程中,平安以科技賦能扶貧,將“三村建設工程”升級為“三村智慧扶貧工程”,獲得銀保監會高度評價,獲評中國社科院“企業優秀扶貧案例”等多個獎項,為社會交出一份高質量的扶貧成績單。正如年報中所披露的:
2018年,平安以三十周年為契機,積極推動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村智慧扶貧工程”,利用現代科技實踐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截至2018年12月末,公司已在全國9個省或自治區落地“三村工程”,累計提供扶貧資金53.94億元,援建升級鄉村衛生所逾400所,培訓村醫5,702名,援建升級鄉村學校391所,培訓鄉村教師4,819名。
其實,自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落地至今,平安已踐行公益24年,目前共捐建114所希望小學,為逾30萬偏遠農村孩子圓讀書夢。三村智慧扶貧工程便是對平安現有公益資源的整合和再升級,讓扶貧工作更全面、更系統、更規范、更科學。
三村智慧扶貧工程,是一份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首句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生萬物,這句道家哲學名句揭示了許多世事的“三元性“。
2018年的平安與“三”結緣頗深,這一連串“三”的背后,展現出的是一個優秀企業的必備素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