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再好,沒人吆喝也不行。近日,兩個“大牌推銷員”就在為自己國家的武器吆喝,儼然一副“打對臺戲”的架勢。
一、“史上最佳”與“全球第一”
這兩天特朗普跑到俄亥俄州萊馬市一家隸屬于通用動力地面系統的坦克總裝廠,把這型坦克結結實實夸贊了一番,稱它是“戰爭史上最高效、最可靠和最有戰斗力的坦克”,暗示這種坦克將在和其它國家造的坦克的較量中“獲勝”。
普京推銷的則是俄羅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第五代戰機--蘇-57。
3月20日,這位曾多次搭乘戰斗機的“硬漢型總統”在會見“俄羅斯領導”比賽決賽參加者時對媒體宣稱,蘇-57“是一款優秀的前線航空兵裝備,是我們目前最優秀的、也是全球最好的飛機”,“沒有任何飛機可與之相比”。
兩言既出,不少人隨手就是一個贊,不過,也有人說“這二位又忙著推銷呢”。
二、都在推銷,但“顧客”不同
特朗普、普京同為“最強軍火推銷員”,他們所針對的“顧客”卻并不同。
M1系列自1980年服役至今,累計出廠數已逾萬輛,但外銷數還不足兩千輛,購買國也不過埃及、沙特、伊拉克、摩洛哥、澳大利亞、科威特區區6家。
因為這種坦克單價貴(最新A2型成本價已高達860萬美元/輛),使用成本更貴(采用燃氣輪機的它是出了名的“油老虎”,彈藥價格也十分嚇人),維修保養復雜,大多數美國愿意軍售的對象想買的沒錢、有錢的不想買,因此“內銷”才是這型坦克的“營銷關鍵詞”,迄今各型號已累計服役8725輛之多。
特朗普之所以要對美軍這個“內部顧客”推銷這款產品,目的是為飽受爭議的新版國防預算辯護,同時提振三軍士氣和對“手頭裝備”的信心。
新一年度美國年度防務預算(7180億美元)絕對值很高,但相對增長不大(前一年是7163億美元),且“花錢重點”放在“把錢往天上打”,即外太空軍事化和反導上。
錢就這么多,“天上”花得多,地上花得自然就少--2020年預算中撥給坦克的錢才22億美元,比前一年還少4億。
在萊馬,特朗普說得明白,“我正為我們的軍隊提供史上最好坦克”--聽明白了?“我們的軍隊”,這才是他要呼喚的“目標顧客”。
普京則不然,他的“推銷”對象主要是國外潛在客戶。蘇-57開發之初就頂著“俄印聯合開發戰斗機”的帽子,早在2010年首飛前就被拿出來推銷,如今好不容易“修成正果”,國外買家卻連一個都沒有。
普京心里著急是可以想見的--所以他才把這款武器狠狠夸了一番。
他前腳剛開夸,后腳已經有人把諸如“F-22殺手”之類桂冠,迫不及待扣在蘇-57頭頂上了。
三、當推銷員,光靠夸是不行的
然而,光靠夸恐怕是不行的。
對特朗普的“目標顧客”--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而言,M1系列有些過于老邁,很多技戰術指標還是冷戰中后期的標準。
照行家的普遍說法,如今在滿世界的現役坦克中,M1系列炮不是最猛的(別的不說,同口徑的德國炮風評就好得多),防護不是最強的(英國“挑戰者”系列才是,另外以色列的“梅卡瓦”生存力也獨樹一幟,M1系列在伊拉克反IS時“敗了人品”),甚至都不是最重和最貴的(最重的當然是英國坦克,最貴的么,日本坦克當之無愧高居世界第一)。
當然,靠著無所不在的信息支持和空中掩護,美軍還是能開著M1系列沖殺一陣。但眾所周知,對手越大越強,信息、空中優勢的“加成”也越低,硬要“目標顧客”對M1抱有“天下無敵”的信心,貌似有點強人所難了。
至于普京推銷蘇-57,也面臨類似情況。
由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科技等方面有些波折,俄羅斯軍工系統除了核潛艇、核武器、地空導彈等幾個“拳頭產品”,絕大多數主戰裝備都陷入“拉皮換馬甲”、以舊充新的尷尬境地。
蘇-57從揭開面紗第一天起,就被軍迷稱為“拍扁了的蘇-27”,認為其“點錯了科技樹”,在戰斗機“隱身時代”卻執迷于蘇-27系列的高機動模式,弄得不倫不類。
但,這架飛機誕生了多少年就被“夸”了多少年--
2010年首飛不到1個月,俄軍方就稱“第一批購買裝備52架”,結果一路“跳票”,直到2018年才確認買了15架,其中“已訂購”的僅可憐的兩架。
與這個“F-22殺手”相比,“正宗F-22”不但已裝備了187架之多,而且早在2011年就已完成生產任務停產。和它構成“高低搭配”、被稱為“國際戰斗機”的F-35也已開始“穩產高產”,并陸續裝備美國等10個國家的軍隊。
“原地踏步”和“吃老本”多年導致蘇-57在氣動特性、機載雷達、電子設備等眾多關鍵指標上缺乏國際市場吸引力,別說“新客戶”久不見上門,就連當初出錢“聯合開發”的印度也中途“割肉”而去,有點尷尬。
產品都出廠了,終究不能不賣,特朗普和普京二位夸那是一定要狠狠夸到底的,但聽話聽音,鑼鼓聽聲,“目標顧客”們入不入耳,可就不一定了。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李世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