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債一條關鍵收益率曲線倒掛引發了美國經濟是否即將邁入衰退周期的擔憂,但摩根大通一位分析師則頗為樂觀,他認為這樣的擔憂毫無必要,因為一次又一次干預經濟的央行們已經成功“消滅”了傳統意義上的周期。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Dubravko Lakos-Bujas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中表示,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都在預測當前商業周期何時結束,但或許是時候重新考慮周期是否依然存在:
”我們都習慣使用“周期”這個詞。我們都習慣看歷史圖表、方程和關系。現實情況是,考慮到我們有這么多非常規的央行參與,“周期”這個詞可能已經不再重要了。“
如果當前美國的經濟擴張延續到今年6月,那么金融危機后的這十年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周期。
然而在不久前的3月底,3月期美債收益率升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007年來首次出現倒掛,這被認為是經濟衰退的前兆。因為在過去的50年間,一共發生過6次3月期美債收益率超越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情況,經濟隨后均陷入衰退。
但Lakos-Bujas認為,目前經濟所處的不是一個正常的周期,它一直被央行的注資所操縱。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雖然經濟復蘇,就業增長,但通脹一直以來都缺席:
“事實上,我們并沒有看到真正顯著的通脹壓力——它仍然是積極的,但很溫和——這表明,沒有理由讓央行匆忙調整政策。“
過去10年來,各國央行所做的不僅僅是保持低利率,并且前所未有地讓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發揮作用,大規模資產購買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流動性。
歐洲央行甚至比美聯儲走得更遠,購買了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日本央行將其提升到了另一個水平,除購買債券外,還購買了股票,它的資產負債表現在已經超過日本GDP的100%。
第四個微型周期的開始?
Lakos-Bujas表示,與其說當前是一個10年周期的尾聲,不如說它只是第四個微型周期的開始。
據Lakos-Bujas介紹,第一個周期微型周期是從2009年到2012年,當時歐洲債務危機迫使歐洲央行在支持債務負擔沉重的歐元區經濟體的措施上發揮創造性。
第二個微型周期一直持續到2016年,當時一些新興市場陷入衰退,美國企業利潤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當美聯儲暫停加息,其他央行轉向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危機結束了。
另一個小周期在2018年第四季度結束,當時美聯儲轉向鴿派立場,中國開始實施財政刺激。2019年初則可能已經開啟了第四個周期。
Lakos-Bujas指出,這些不斷發生的小周期似乎與央行們的政策相吻合。在這種樂觀的判斷下,Lakos-Bujas預計今年標普500指數有望達到3000點,因為投資者變得更加愿意承當風險,并且一直以來懸而未決的貿易爭端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
但也有一些分析師對央行們的干預表示了不安。美國銀行一年多前曾指出,央行們一次又一次地介入市場,在每一個下行拐點推高股市,對于這背后的風險目前市場上缺乏批判性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
對此,金融博客Zerohedge評論稱,目前經濟越來越和金融市場關聯在一起,但一個由寬松的中央銀行和創紀錄的回購占據重要地位的“人工市場”正在創造越來越多的"僵尸企業"和驚人的經濟失衡。
問題沒有被解決,而是被一再地推遲,這意味著當市場最終出現裂紋時,央行所剩無幾的那些信譽將被碾壓,世界也將重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蕭條景象。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