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買車就選BBA是不少人身份的象征。
“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一時成為了《非誠勿擾》里拜金女的“名言”。
幾年過去了,雖然不知道有沒有人坐在自行車后座笑,但是“哭的方法”增多了。
寶馬,讓女人坐在車里哭。
奔馳,讓女人坐在引擎蓋上哭。
奧迪,讓女人坐在醫院哭。詳見:《“開奧迪得白血病”?6年后,豪車“異味門”終于又爆發了…》
![]() |
/ 為什么要讓她哭?/
這幾天,一個女人坐在奔馳引擎蓋上哭的視頻刷爆了微博朋友圈。起因是她買了奔馳的新車(其實是二手車),還沒開出4S店就漏油,并且還被加收了1.5萬元的金融服務費。
奔馳可能也沒料到,一場“雄辯”就此展開...
視頻來源:新京報
很多人全程聽了女車主與奔馳4S店高管談判錄音后說:就想知道小姐姐研究生學的是啥專業?
強大的邏輯,語言表達,以及清晰的思路,讓對手從心理上畏懼!她問的都是送命題,不管回答哪個,都會被抓住把柄。
高管:哎呀祝你生日快樂,我沒及時見你是因為去了德國。
車主:我一直找了你十幾天,出國也有網,出國也可以打電話。
高管:漏機油在國家三包的法規里,它是只能達到一個換發動機……
車主:你談國家三包,是斷章取義,國家三包有利于你的,你拿來搪塞我,國家三包有利于我的,你就給我說“看各店情況而定”,請問國家三包是你們包的?
![]() |
![]() |
奔馳經理被問得啞口無言,怪不得只能祝小姐姐生日快樂。
甩鍋三包先不說,先說說這金融服務費。大家可能對金融服務費不熟悉,但買過車的朋友都知道受歡迎的車型,有些是要加價的。
可能很多人沒有想過加價部分是否違法,因為加價已經被默認成買車的規則之一了。
金融服務費,本質上就是那個“加價”,一位剛離職的前寶馬4S店的銷售告訴鐵馬:
“很多緊俏車型,不貸款是不賣的,因為4S店就是要掙這個錢。但本事件的女車主買那款車其實全款是不用加價的,從這個角度講,她說4S店欺詐站得住腳。
另外,現在一次性付款,利潤真的不大,特別是現在線上價格都很透明的情況下。所以4S店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說服客服辦金融分期,這樣可以薅羊毛,其中就是一個金融服務費。一般十幾二十萬的車通常會收三千金融服務費,像寶馬奔馳這種大品牌的當然收得更多。”
這位前寶馬4S店的銷售還給鐵馬披露了一下他們勸顧客貸款的話術:
“您不辦按揭,店里賺不到錢,您拿不到保養優惠,我的提成受影響;
如果您辦呢,送保養送贈品給您,我的提成也能高幾百,公司拿到優質貸款也高興,保險公司綁定了三年也高興;
現在股市也好,您可以把這筆錢去買個理財或者當個現金流什么的,兩年的通貨膨脹就給利息沖淡了,我們還可以介紹給你證券銷售和基金銷售。”
聽完了這個理論,鐵馬覺得發明這種話術的人,真的是個人才。一系列的操作帶動了汽車、金融一系列領域消費額的增加,還教你怎么對抗通脹,連買股票的都能介紹給你,真的絕了。
另外,他還發給我一張網傳寶馬方面對于此次事件的應對通知:
![]() |
/ 問題沒解決,
先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再來說說女車主的投訴,事件為什么發酵到現在這種程度,就是因為女車主投訴,4S店不做處理。
鐵馬當初曾是一枚小審計,在做某車企咨詢時,曾經了解過一些投訴處理的內幕。
由于廠家會對4S店做出一定的考核(在投訴量、服務質量、外采情況上),所以4S店永遠不會去主動承認錯誤。
4S店找理由把責任推給客戶,只要4S店的理由站得住腳,廠家就會把客戶定義為胡攪蠻纏的客戶。
鐵馬曾親眼看到4S店客服部的人員和一個投訴發動機異響的客戶對罵,對罵完了直接拉黑,然后第二天客戶開著一排車直接堵在了4S店門口。
帶隊老師見怪不怪地說:“哦喲,這也就是當地大戶敢來叫個板,我還見過勢單力薄過來討說法結果被4S店架出去的呢。”
再來說說庫存車。在車質網上,反映奔馳出售庫存車的問題還有不少,結果都是要么客服不理,要么沒有答復。
![]() |
打開投訴內容,基本都是這樣的:二手車我賣了,但解決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都是你車主的,與我奔馳無關......
![]() |
![]() |
![]() |
![]() |
![]() |
不解決也就算了,他們甚至還想“先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西安這位女車主也表示:
4月12日視頻傳到網上后,家人一直在躲這個事,后來輿論一直發酵,一邊倒,網上說她是演員,是間諜,各種負面襲來。
有人不停通過朋友親人找她,她的手機號也被泄露出去,短信微信全都是陌生人的信息,甚至有恐嚇,還有人在網上捏造一些關于她的事情。
這些對家人都造成困擾。她還擔心有些人冒名做一些惡事。她呼吁大家,關注事件本身,公平客觀地看待這件事。這件事情過后,還會有很多人要維權,應該給維權人應有的尊重,而不是成為他們以后維權的顧慮。
看一下奔馳汽車金融的涉訴情況去年至今一共513起,而視覺中國也僅有488起,這起訴力度,都快趕上視覺中國了,多是因金融合同糾紛。
![]() |
在其中一起逾期案件中,奔馳汽車金融要求按16.485%(貸款年利率10.99%×150%)計算逾期罰息;按逾期罰息利率1.3倍((16.485%×1.3=21.4305%)計算違約金。
如此計算,奔馳汽車金融的逾期罰息+違約金,合計年化費率高達37.9155%。
3.
/ 霸王條款不止金融服務費/
先別急著笑話奔馳,“4S店不坑人”簡直是業內笑談,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買車要找熟人的原因。
4S店和車廠之間本來就是一種商業合作的關系。4S店投資建店,獲取車廠的代理資質,在每一輛出售的車輛中分成。
車廠也非常依賴4S店作為接觸消費者的第一終端,傳遞品牌形象,給予提車,維修,金融方案等服務。
在車廠銷量不良的時候,4S店往往需要幫車廠囤上一些庫存,這可是需要4S店的真金白銀的。
所以常常,你前腳進了4S店的門,后腳就注定被“宰一刀”。
沒辦法,墊進去那么多庫存錢給車廠粉飾報表,錢從哪里來?還不是從消費者兜里來?
還有豪車“定金”不能退的“忽悠條款”。4S店不僅在內飾、保險、車貸上做文章,最霸王的條款應該是“定金和訂金”。
特別是對于一些豪車買主來說,這個錢真是“賺得容易”。
例如買一輛卡宴,120萬左右的車4S店會先收20萬左右的“定金”,客戶以為交了“定金”后,不想買還可以退,可別高興得太早,想退可沒這么簡單。
定金(如果是給付方違約,那么給付方無權收回這筆錢)是不能退的,而訂金可以退,不少4S店都會在豪車上玩“文字游戲”。
之前有新聞報導過,為了留住大客戶(特別是縣一級的小4S店),都要求先預付20-30萬元不等的定金,具體購買哪一款,由工作人員向各省銷售商咨詢現車存放情況后確定。
如果最后這車不買了,不好意思,這錢就算你告到法院去,也退不了。
鐵馬也依稀記得,在做審計時去過的幾家4S店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以長三角某地級市一4S店為例,“營業外收入”項目,每個月都有100多萬的入賬,看來最后賠了這筆定金的人不在少數。
4.
/ 寫在最后/
無獨有偶,并不僅有奔馳這么囂張,在奔馳事件之后,路虎又被曝出:“女車主因3萬金融服務費被4S店打”。
起因是女子買完車來提車時,發現多出了一筆自己并不知情且金額高達3萬元的“服務費”,當對此提出異議時,與4S店的銷售顧問發生了言語沖突,準備拿出手機拍攝時,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
根據最新消息,涉事路虎店以開除銷售人員為結果,和事主達成諒解,結束了此次糾紛,但金融服務費一事就這樣“銷聲匿跡”了,難道被開除的銷售人員不是在背金融服務費的鍋?
有人說,如果奔馳之前退車退款道歉,最多認了是二手車,三倍賠償也就過去了;現在此次奔馳漏油+不明金融服務費的事件很可能會持續發酵到席卷整個4S店行業。
車價透明沒錢賺,不是4S店欺詐的理由,更不是4S店偷稅漏稅的理由。就算4S店要收金融服務費,也應該提前告知,并且服務保證到位,對得起你們收的錢。
把顧客晾在一邊還要收人家服務費,這是什么道理?人家來問問要么受到威脅,甚至還要“拳腳相加”......買個車可真危險。
另外,希望奔馳方面和經銷商不要繼續玩文字游戲踢皮球,而是承認錯誤,把問題解決,不要讓我們莫名其妙“被金融服務”。
當然,我們更希望此次事件能推動4S店自上至下的改革。別忘了,4S的意思是:整車銷售(Sale)、售后服務(Service)、零配件供應(Sparepart)及信息反饋(Survey),你們現在是不是都只能做到第一個S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