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4月18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收購信用評級巨頭---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58%的股份,實現絕對控股。戰略重組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 |
大公資信成立于1994年,是我國唯一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批準成立的全國信用評級機構,擁有政府監管部門認定的全部評級資質,能夠對中國資本市場除國債外所有債務工具和參與主體進行信用評級。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大公資信參與評級的債券數量約2400只,占比為16%,略低于上海新世紀的16.81%;領頭羊則是中誠信(30.24%)與聯合資信(23.79%)。
![]() |
截至2018年底,中國國新的總資產突破3700億元,年度凈利潤突破70億元。目前基本形成了“5+1”業務格局,即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板塊,以及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1個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8月,因涉嫌高價售賣公司評級,中國銀行(601988)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并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資信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發生這些危機之后,大公資信的行業信譽和未來顯得風雨飄搖,國資緣何還要入手?
|
2018年中國信用評級行業最大的丑聞無疑是,大公資信涉嫌高價賣公司評級。
2018年8月17日下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告,決定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并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
![]() |
且金額巨大,動輒高達900萬元的咨詢費。不僅遠高于大公資信提供的評級服務費用,也遠高于業內一般水平。
更令人震驚的是,企業支付高額的“咨詢費”后,大公迅速對其評級進行調整,經查閱資料發現:
新光控股在支付高額費用后的2個工作日,其主體評級即由AA穩定調整至AA+穩定;
三建股份在咨詢服務簽訂后,其主體和債項評級均由AA調整為AA+。
......
而“新光債”自從2017年下半年就由于主體流動性問題被機構投資者質疑,早已被市場視為垃圾債,卻被大公資信評為AA+,市場一片嘩然。
最終,新光控股集團接連“爆雷”。
2018年9月25日,新光控股集團公告,受宏觀降杠桿,銀行信貸收縮、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等多重因素影響,新光控股集團流動性出現問題,15新光01公司債券實質性違約。
![]() |
2018年大公資信“踩雷”債券違約,并非偶然。
Wind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的所有債券違約事件當中,評級機構為大公評級的違約事件高達13起。其中,2018年發生4起;2017年發生3起;2016年發生5起;2015年發生1起......
大公資信,作為中國信用評級行業份額最大的評級機構,在最該保持獨立性、專業性的評級行業,卻明碼標價向公司出售評級,最終導致債券“暴雷”。
據中國國新表示,其控股大公資信后,使得大公資信的股權結構從單一集中股東轉變為混合所有制,多種所有制成分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大公資信更加獨立地開展評級業務,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信用評級產品。
|
大公資信丑聞的背后,2018年、2019年一季度國內的債券市場,可謂違約不斷,天雷滾滾。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債券違約總規模高達1375.77億元,涉及債券149只,違約規模、違約只數系2017年的3.5倍、3倍,更是超過歷年違約金額總和。
![]() |
從2018年已經違約的149只債券來看,大部分評級相當之高,甚至不乏AAA級別債券,且AA級系違約中的最低等級。可見,債券信用評級并未真實反映其潛在的違約風險。
進入2019年,債市違約潮仍然兇猛。
據企業預警通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再新增10家違約主體,全部為民營企業,延續2018年以來民企信用風險高發的趨勢。新增10家違約主體涉及違約債券29只,存續未違約債券15只,存續金額88.53億元。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10家違約民企的最初評級依然非常“優質”,集中于AA、AA+和BBB,且AA級發行主體違約數量占比遠超其他級別。
![]() |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2019年各種金融債券將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內發行到期的信用債,償還總量將超過6萬億,創出歷年新高。
其中,民營企業存量債券到期金額較大,且行業上主要為地產開發、綜合類和零售類,債券品種以公司債、中期票據和私募債居多,發行人主體級別主要集中于 AA+、AAA 和 AA。
![]() |
另外,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及擴大金融對外開發,在金融業日益開放的大背景下,信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背景下,作為國資委完全控股的中國國新戰略并購大公資信,而進入信用評級行業,對于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意義非同尋常。
|
在今天的簽約儀式上,中國國新透露:
從處罰至今的9個月的整改期內,大公資信的工作重心為嚴格依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逐項進行整改,人員和業務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整改工作:完善公司領導管理架構,改組董事會,重新任命高管團隊;調整組織結構,保障了評級機構的獨立運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終止了部分評級業務......
從目前的人員和業務情況來看,大公資信仍然是一家正常經營的評級機構。
而擺在中國國新面前的,不僅僅是內部問題,還有嚴峻的外部競爭。在大公資信被嚴處的同時,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正在組團進入中國市場。
2019年1月28日,央行發布公告,對美國標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予以備案。
![]() |
意味著,標普已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下一步,央行將持續推進信用評級行業對外開放,支持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且符合條件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除標普,穆迪、惠譽全球信用評級機構也已經開始籌劃在華獨資經營事宜。
國外歷經100年市場淬煉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會來到中國市場,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中國國新進軍信用評級行業后,將面臨的不僅僅是一群國內的“小羊”,一群國際“猛狼”正蓄勢待發。
對此,中國國新今日也表明了態度: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雖然短期內會加劇行業競爭,但中長期來看,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并充分激發國內評級企業的活力和潛力,推動國內評級企業不斷提升評級專業能力、國際化水平。
|
今日,滬深兩市雙雙下挫,個股普跌,市場熱點混亂,工業大麻、豬肉、燃料電池等近期熱點板塊個股均出現大幅分化,兩市量能萎縮,滬指分時仍是橫盤震蕩走勢。
市場分歧較大,資金處于較為謹慎的狀態。
兵臨3288點,滬指連續震蕩2日,明日會否選擇方向性的突破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全景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