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9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接下來,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看看新聞發言人的答記者問都說了哪些重點內容。
2019年一季度
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特點
第一,銀行結售匯逆差明顯收窄,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
第二,外匯供求保持了基本平衡。
第三,售匯率穩中略降,企業境內外匯貸款小幅增加。
第四,結匯率保持穩定,當前市場主體持匯意愿總體平穩。
第五,銀行遠期結售匯持續順差,市場預期更加穩定。
第六,外匯儲備余額穩中有升。截至2019年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30988億美元,較2018年末上升260億美元。
今年以來的外匯市場運行
呈現更加平穩的狀態
第一,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突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1.9%,人民幣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一攬子貨幣上漲1.9%。
第二,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呈現基本平衡。
第三,一季度貨物貿易跨境資金凈流入明顯增加。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流入和結匯都有所上升。此外,個人結售匯保持穩定,個人凈購匯同比下降22%。
當前內外部環境總體
有利于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第一,國內經濟基本面總體良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回升到50.5%,超出了市場預期,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
第二,全方位對外開放為跨境資金流動或跨境投資均衡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基礎。
第三,中美經貿磋商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穩定市場情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總原則
堅持兩點基本考慮:
一方面,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
另一方面,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以及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繼續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第一,進一步支持貿易方式創新,優化外匯管理政策。提升外商投資企業資金匯兌的便利性,支持有條件、有能力的中國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
第二,改革QFII和RQFII制度。
第三,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渠道整合。
第四,規范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管理,有序推進“熊貓債”市場發展。
第五,全面落實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改革內容,大幅簡化手續。
第六,積極支持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在外匯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不斷發展
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支持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參與外匯市場,豐富外匯市場主體類型。
支持外匯衍生產品創新,推出更多類型的期權產品。
支持有創新能力的銀行創新,通過這些創新的推出給市場主體保值增值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優化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匯率風險管理。
健全跨境資本流動
“宏觀審慎+微觀監管”
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
一方面,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豐富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以公開、透明和市場化的方式逆周期調節跨境資金流動。
另一方面,繼續保持微觀監管政策跨周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可預期性,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保障實體經濟真實、合法、合規的需求。
未來一段時間,
境內證券市場對外開放
仍會主要表現為境外資本有序凈流入
一是外資持有比重仍然比較低,我國未來還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在中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中,外資持有比重仍然比較低,在兩個市場的占比都只有2%到3%左右,這個水平不僅明顯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低于一些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
二是國內市場納入國際主流指數。這個過程是一個漸進、穩定的過程,它的相關影響也是平穩的。比如說,股票納入MSCI指數,納入因子從2.5%、5%、10%、15%到20%,是一個有序的過程。
三是隨著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會使得整體的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均衡發展。
我國外匯市場有能力吸納
證券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影響
第一,國內外匯市場已具備基本完備的產品體系和國際市場主流的交易清算機制,外匯市場的廣度、深度不斷增強。
第二,近些年,外匯局積極推進適應實體經濟和市場需求的交易機制,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兌換和外匯風險對沖。
第三,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互聯互通,有助于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豐富多元化的交易主體和交易渠道,將進一步拓展外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證券市場開放中的穩定性問題
第一,經濟基本面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也是我們吸引境外投資的一個根本支撐。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良好,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有助于金融市場持續穩健運行。
第二,通過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會更好地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以及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第三,繼續深化外匯市場改革,完善境外投資者外匯兌換和外匯風險對沖配套機制,提前釋放匯率避險需求。
第四,密切監測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積極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進一步深化跨國公司
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改革
第一,進一步簡政放權。
第二,擴充新的政策紅利。
第三,調整優化賬戶功能。
第四,取消合作銀行不超過3家的限制,同時取消企業在備案前“應明確外債、境外放款集中額度在各家開戶銀行的具體分配”限制。
第五,取消手工報表。
第六,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我國經常賬戶
處于基本平衡的合理區間
2019年一季度初步估計,經常賬戶將呈現一定規模順差。
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同比擴大,服務貿易逆差同比收窄。
從貨物貿易看,在成熟、完備的制造業基礎支持下,在持續推動的轉型升級中,我國相關產品將維持比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從服務貿易看,隨著國內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進、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上述“軟實力”的提升會使國內居民的跨境消費更加理性和平穩,有利于經常賬戶平衡發展。
資本賬戶呈現相對均衡的發展態勢
一方面,境外資本流入規模將繼續提升。
直接投資方面,隨著開放領域的逐步拓展,國內市場重要性的不斷提升,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仍有比較大的潛力吸引外國來華直接投資。
證券投資方面,在進一步擴大開放和便利化政策下,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投資者多元化配置資產的重要目的地。另外,我國債券市場吸收的來華投資主要是境外央行等機構以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的資金流入。因此,未來境外資本流入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我國對外投資也會穩步增長。
2018年,我國各類對外投資凈增加3532億美元,比2017年多增6%。
未來,境內主體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貸款等項下的投資需求依然存在,總體仍會保持平穩增長。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外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