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領域專業媒體,不容錯過
作者:舜耕山人
━━━━━━
有著“國產奶粉第一股”之稱的貝因美(002570)(002570.SZ)終于可以摘帽了。
4月16日,貝因美公告宣布:公司已被深交所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復牌后簡稱變更回貝因美。
對于一家股票被ST或者ST*的公司而言,沒有什么比“脫帽”更值得開心的了。一年前,由于業績持續虧損,貝因美被戴上退市風險的帽子,公司2018年拼盡全力,總算最后出了一張凈利潤為正的年報,并且通過了審計,成功過關。貝因美公司開心,貝因美的中小股東也開心:終于不用提心吊膽地為自己被ST的股票發愁了!可以說,貝因美脫帽之后,有關各方皆大歡喜.
做報表是項技術活
成功保殼的貝因美,回過頭去看看應該還是會后怕。GPLP犀牛財經發現,按貝因美年報公告的數據,2018年,貝因美營業收入24.91億,營業支出26.99億,毛利潤為-2.08億。不說別的,就為毛利潤為負這一條,能做出正的凈利潤嗎?
貝因美表示自己能。
主營項目做不出盈利,非經常項目上還可以下功夫。貝因美把目光轉移到了其他收益項上。最終,通過投資凈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這兩項,貝因美全力扭虧,有驚無險地保住了自己的殼。并且用自己的案例給廣大在保殼戰役中掙扎的ST公司新的希望:除了倒大霉被抓典型(如ST烯碳),保殼戰還是有很大可能以ST公司的勝利告終。
事實上,貝因美的保殼手法非常傳統。經常項目上是很難做手腳的,而且一旦有貓膩,在審計中被發現的概率也非常大。這樣一來,神仙也救不了它。但是非經常性項目的可操作性就非常強了,只要選對了會計方法,使得公司在需要的時候出售獲利資產再做會計處理,大多情況下,上市公司還是會有活路的。這也是拜會計上的謹慎性原則所賜——既然資產增值時不會有“資產增值計提”,那么一項資產的所有獲利都會體現在它被出售的那個會計期內。
這樣一來,凡是早年間買過幾套一線城市房子的企業,在需要時及時賣出,總可以保住公司在交易所的名分。當然,這也正是為什么利潤表中往往有一項扣非歸母凈利潤。若是不扣非,投資者怎么知道公司的主營業務經營狀況如何?
守過了新年夜不一定吃得到元宵
貝因美最大的坎算是過了,但不代表它后面就一帆風順。
GPLP犀牛財經認為,如果是貝因美可丁可卯地變現了所有的獲利資產,把今年的利潤拉回正值。那么,貝因美在此后的數個會計報告期內將給出的報表可以預期,因為它很有可能已經押出了所有浮盈做籌碼。
當然,這個進程也可以反過來——2017年度,貝因美凈虧損10.6億元,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34億元。在2017年度扭虧無望的情況下,貝因美放手一搏,把所有可以確認的損失都在2017年確認掉,給2018年留一個清清白白的資產池,為這一年度的扭虧做準備。
但總之,如果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來計算,很難說貝因美2018年能獲得正的投資收益——2018年所有能跌的資產價格都在跌,基金基本上就沒有賺錢的。2016和2017年投資收益都是負值的貝因美如何在2018年度得到正的投資收益?
貝因美的未來是否可期
貝因美在年報中表現了對母嬰市場的信心,但它這一態度讓人以為它好像對自己年報中提到的“2018年度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1.094%”的數字視而不見。這不是明擺著的嗎?二胎政策收獲的成效遠不及預期,這是母嬰市場規模函數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參數,如果它沒能被以各種手段提升起來,母嬰行業企業還想被估多高的值呢?尤其是對這樣一家在人口基數尚大,人口出生絕對值尚高的期間都能把自己作到巨額虧損,還披星戴帽差點退市的企業而言,怎么能夠讓投資者相信它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和可期的未來呢?
對于貝因美股票,沒有什么看多的理由,持有貝因美股票的中小散戶,高興完了差不多回點本了,該溜還是要溜。畢竟,貝因美2018年正的凈利潤太過生硬,就算是真實的,也不很難有持續性。如果貝因美還想在二級市場上接著玩資本運作的話,就看投資者買不買它的賬了。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GPLP。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