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A股市場震蕩加劇,滬指跌破3000點大關,并接連下挫。但與此同時,基金君卻發現4月證券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十分火爆,在大盤3000點以上新發的私募基金有1600多只,同比激增近八成,也創出了2016年8月以來的新高。但如今,滬指已經跌至2882.3點。
雖然私募銷售市場有所回暖,但近期的市場走勢又令投資者多了一絲憂慮,3000點以上產品新發是否被套?后續牛市能否繼續?近期不少私募為避免短期風險降低了倉位,出現今年私募平均倉位首降,同時,年內股票策略私募平均收益也略微降至20%左右。
但基金君了解到私募對今年行情普遍有信心,認為回調是買入機會,近期不少私募調研積極性也很高。數據也顯示,前4個月最多的一家證券私募已備案了32只產品,百億私募最多的一家也備案了17只。
![]() |
創2016年8月以來新高
4月大盤在3000點以上,證券私募基金產品發行和備案迎來了高潮。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份在基金業協會新備案的私募產品共有2088只,其中新備案證券類私募產品有1624只,占比77.78%,這一數量較去年同期的915只上漲77.49%,環比上月的1084只上漲49.82%。
基金君也發現,4月證券私募產品備案數量創出2016年8月以來新高。從格上研究中心的數據看,2016年7月和8月受到私募新規影響,證券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曾經出現2879只、1917只的高水平;隨后2017年到2019年,私募基金的備案高峰期在17年11月、12月和18年1月,分別達到1528只、1438只、1435只;但后來在市場震蕩中私募發行一蹶不振,直到今年在市場反彈過程中才逐步回暖,雖然相比行情有一定滯后性,但是足以反映市場開始火熱起來。今年相比2月的低點,4月備案量接近3.5倍。
4月份產品備案量的驟增,較前一月增長近50%,在格上研究中心看來,反映了投資者投資情緒的進一步復蘇,只有當個人投資者投資熱情回升,機構管理人才更容易發行產品,這對于進入復蘇期的資本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預計5月份私募產品備案量將可能再次回落到相對低值。
![]() |
那么,具體來看,到底今年哪些私募基金發產品比較積極?
據私募中國網統計,今年前4個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里面,備案產品最多的是深圳紅墻泰和基金,共備案了32只產品;其次是上海迎水投資,共備案了27只產品;上海雙隆投資也比較給力,備案了26只產品;上海銳天投資備案了26只產品,杭州塞帕思投資備案了24只產品,致誠卓遠(珠海)投資備案了21只產品,上海致邃投資備案了20只產品。基金君發現今年發行備案產品較多的是量化私募基金,表現十分活躍。
![]() |
另外,知名私募機構中,楊東執掌的寧泉資產今年前4個月備案了7只產品,但斌旗下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今年備案了6只產品,劉曉龍“公奔私”成立的深圳聚鳴投資也發了4只產品,任澤松擔任總經理的上海集元資產今年備案3只產品,王鵬輝執掌的深圳望正資產備案了2只產品,林園旗下的深圳市林園投資今年備案1只產品。
還有,外資私募里面今年前4個月,元勝投資備案了2只產品,未來益財投資備案了1只產品,路博邁備案了1只產品,富達利泰投資備案了1只產品。
4月股票策略產品表現有所回落
量化收益領先
私募發行激增當然離不開業績的反彈,盡管在經歷了2月瘋狂上漲、3月冷靜之后,4月A股出現明顯回調,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股票策略也以-0.06%的平均收益排名十大策略尾部,百億私募機構平均收益-0.51%,低于行業整體平均水平。
但是,從今年整體情況看,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依舊有不錯的表現,今年以來總體平均收益為20.70%。其中,20-50億的私募管理人旗下股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最高,達到24.62%;10-20億的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21.26%,還有50-100億的平均收益為19.73%,100億以上私募機構今年平均收益為18.64%。
![]() |
![]() |
但持股信心仍在
基金君也了解到,在今年初賺得盆滿缽滿后,隨著后市震蕩加劇,操作上非常靈活的私募基金也將倉位降了下來。根據CREFI指數(華潤信托陽光私募基金股票多頭指數)成分基金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私募平均股票倉位為73.22%,較前一月下降了0.63個百分點。
同時,高倉位運作的私募也明顯減少,股票持倉超過50%的基金為80.2%,較上月末下降1.36個百分點;股票倉位在80%~100%的成分基金占比由55.34%減少至47.52%。可見,在市場振幅加大的情況下,私募以減倉來應對短期回調,但看好今年市場整體持倉的信心還在。
從私募倉位數據看,近一年曾在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出現過51.48%、51.19%的低位,今年則跟隨市場一路上揚,從1月的57.89%增加到3月73.85%,為階段高點。但市場一震蕩,私募調倉的速度也比較快。
![]() |
私募持續關注中小創
雖然倉位有所調整,但私募對市場熱情依舊不改,因此今年私募調研的動作也很多,顯得非常勤奮,他們對市場有信心,加大基本面研究。
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4月共有859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共調研2050次。從板塊分布來看,中小板個股是私募機構的調研重點。私募機構全月共調研上市公司1941家,其中,主板公司407家(占比20.97%)、中小板公司917家(占比47.24%)、創業板公司617家(占比31.79%)。
4月是百億機構密集調研期,從數據統計來看,全月共有17家百億機構出動調研,涉及上市公司126家。其中,淡水泉投資和景林資產調研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分別調研19家上市公司;調研最少的是佑瑞持投資,當月調研1家上市公司。
那么,哪些個股受到私募基金的關注?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主要是信息技術和工業材料方面一些中小創股票,比如匯川技術(300124)、華東醫藥(000963)、兆易創新、廣聯達(002410)、天齊鋰業(002466)等。
![]() |
多數私募人士對后市抱樂觀態度,經濟、企業盈利、政策等諸多方面都比較積極。有部分私募對短期市場偏謹慎,但寬幅震蕩行情也是牛市的開始。
世誠投資認為,龍頭白馬品種的估值修復已經大致完成,而缺乏過硬基本面支撐的高彈性品種將迎來五月份這一傳統的風險偏好下行窗口期。對中美全面協議仍抱有相當的信心,并且相信市場也將隨著談判的推進而部分修復當下的悲觀情緒。
短期不排除大盤繼續寬幅震蕩,不過世誠投資認為下行空間有限,這背后一個重要原因是,資本市場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戰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另外,一個技術原因是,權重的銀行板塊在一季度大盤超級反彈中表現落后,也因此后續將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在指數層面短期難有作為的背景下,市場并非毫無機會可言。剛剛落下帷幕的財報季也是從基本面角度給我們指明了中長期超額收益的方向。世誠將立足于做好防守,再伺機采取更加積極的交易策略。
清和泉資本表示,當前市場波動加大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以下分歧,包括貨幣政策、經濟數據和貿易摩擦的演變。當前市場處于牛市三段論中的第一階段后期,在等待盈利企穩信號的情況下,市場波動將加大。若后期市場確定盈利底部開始回升,相信偏長期配置的資金會加速流入市場,那時候市場的穩定性會提高,指數也會長期向上。
清和泉資本稱,投資方向基本維持不變,仍然基于中長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公司的角度,寧愿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企業,也不會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的企業;從行業的角度,站在當下考慮5年乃至10年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幾個重要趨勢:一是人均收入的提高會帶來消費的提高,因此消費以及服務型消費的確定性會提高。二是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以及醫藥行業也會處于景氣狀態。三是科技的發達程度會越來越高。除此之外,5G也將是今年重點關注的領域。
華夏未來資本表示,市場調整為長期投資者帶來機會,對A股抱樂觀態度,主要是因為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帶來基本面拐點,同時,改革轉型加速,經濟結構和質量進入長期提升過程。A股市場經歷了金融去杠桿、中美貿易摩擦、大額商譽減值的洗禮,從估值水平到經營數據質量都回到了一個健康水平,外資增加配置比例將進一步優化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目前重點看好兩類公司,一是在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新興行業中尋找高成長企業,如光伏、5G、新興消費等;二是在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市場空間廣闊的行業中買入龍頭企業,例如大眾消費、金融服務、商貿零售等行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