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常樂 上海報道
導讀
未來上海將重點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方面進一步發力,推進科創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
五年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有何成效?
5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對外介紹了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五年以來的主要進展。
吳清在發布會上介紹稱,自2014年起上海開始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5年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經過搭框架、打基礎,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斷涌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近五年來上海在科創中心的策源能力、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制度供給、多層次功能承載區、人才集聚,以及雙創服務多個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
在此基礎上,未來上海將重點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方面進一步發力,推進科創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剛發布不久的“成績單”中亮出了上海近5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科創成果,其中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國內乃至世界均占據重要地位。
據介紹,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上海正在全力打造集成電路創新高地。體現在設計領域,上海目前部分企業的研發能力已經達到7納米,紫光展銳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份額更是位居世界第三。
在制造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年銷售額在國內位居前兩位,28納米先進工藝已實現了量產,14納米工藝研發基本完成。而在裝備材料領域,中微、上微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刻蝕機、光刻機等戰略產品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所取得的成果,正說明了過去幾年間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完善、產業集中度高、綜合技術能力強的地區,上海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
據《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白皮書》,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180.62億元,同比增長了12.2%。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已經達1450億元,占全國的1/5。
通過計算發現,2018年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增速達到了22.8%,在2017年增速的基礎上實現了10.6%的增速。
除此之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未來在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中,上海還將進一步突破制造工藝和新設備硅片制造等核心關鍵技術與產品。上海將陸續加快中芯國際華虹二期等重大產業項目的建設,推動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兩個國家創新中心的能力提升,以及全面啟動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的建設,以推動龍頭企業落地。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近年來在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進步和成果有目共睹,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當前上海在關鍵核心產業領域的基礎建設、人才集聚和資金投入等方面所取得的進步,這也是未來上海必須要堅持和保持的科創方向。
推動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
除了在集成電路產業等領域取得較為明顯成果外,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匯聚科技人才方面,上海近5年來也實現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與突破。
據介紹,上海市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先后啟動了建設微工院、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16家功能型平臺。在做大做強復旦、交大、同濟等大學科技園的同時,還支持社會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發展壯大,涌現出了宇墨、云孵、邁科技等高水平專業服務機構。
在制度創新方面,上海還將在推進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方面發力。吳清在發布會上介紹稱,下一步上海將圍繞科創中心建設,重點做好包括“加快提升張江科學城集中度和顯示度,推動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在內的五個方面內容。
此前在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方面,以上海為中心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其中包括成立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發布了三年行動方案和重點攻關計劃;發揮“長三角大儀網”功能整合區域4.5萬多臺、總價值超過519億元大型科學儀器;探索推進“科技創新券”在長三角區域通用通兌等。
在此基礎上,推動著創新技術為核心的區域協同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上海已向江蘇、浙江、安徽輸出技術超過3300項,成交金額173億元。
不過,受訪專家表示,當前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對以上海以中心的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或將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未來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韓志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下,科技創新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優先領域,因此要加快創建良好的長三角科創生態鏈條正當其時。
“上海在產業基礎、人才、資金和體制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優勢,這是未來上海必須要堅持和保持的地方。”韓志明告訴記者,未來要構建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上海還需要做好在完善區域創新驅動的頂層設計、建立開放共享共贏的科技創新資源體系、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探索多維協同和邊界融合的科技創新的新體制和機制四個重點方面不斷進行創新與探索。
曾剛認為,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目標,未來上海在探索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協同方面,關鍵是要在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體制兩個重點領域發力,讓市場能夠在長三角區域內的核心資源要素供給與運用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編輯:李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