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盤,海康威視股價逼近跌停板,幾乎是今年最低水平,成交超3億元。而在上周,海康威視還是最被北上資金青睞的個股,當周資金凈流入6.99億元。
究竟發生了什么?
今早《環球時報》稱,海康威視可能遭遇美國供應商“斷供”。對此,海康威視方面對多家國內媒體公開回應稱“暫時沒有接到消息”,因為器材不僅來自美國,還有東南亞等國家。而且即使美國斷供芯片,也可以用其他商業手段來補足,不會產生影響。
來自深交所互動易信息顯示,海康威視2018年度全年境外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28.47%,其中美國市場業務占境外業務的20%左右。
在深交所互動易的公開信息板塊上,有投資者向海康威視董秘提及芯片問題,公司作出了如下回答:
對于上述傳聞,招商證券(600999)電子行業分析師鄢凡、方競評論稱:
今日安防板塊受禁運傳言影響,跌幅較大。自去年5月起,海外媒體就已在持續關注報道這一事件,現在仍停留在傳言階段,沒有真正落地。而經歷前期多輪的貿易糾紛洗禮。海康威視等龍頭對于相關問題也有一定的預案準備。
(1)自去年以來,核心芯片的國產替代就在加速推進。其中 IPC 處理器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華為海思已成為全球第一大 IPC 處理器供應商;而其他國內公司如富瀚微,格科微等亦在快速崛起,目前僅有少部分 IPC 芯片采購自美國安霸。存儲器芯片供應鏈以日韓為主,且國內廠商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也有進展。 模擬芯片方面,國內廠商矽力杰,圣邦股份的市占率也在持續提升。
(2)邊緣域AI芯片方面:目前海康大華更加側重于邊緣域智能化業務,由于邊緣域主要做推理,性能要求相對較低。據產業鏈調研了解,公司采購最多的產品為英偉達的JETSON 系列GPU。
作為替代,海思于去年推出了Hi3559AV100 SOC 芯片,其性能已遠超英偉達JETSON TX1。寒武紀的 MLU100 目前也已拿到海康威視的大批量訂單。而大華股份(002236)的策略則更加偏重自研芯片,公司在去年推出了自研的AI芯片用于睿智系列經濟型人臉相機,我們預計大華將于今年Q3推出第二代高性能方案。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國產 AI 芯片廠商在推理端已具備完善的產品組合,可以對英偉達等國際廠商形成替代。即便禁運,對海康威視等龍頭廠商影響不大。
(3)后端服務器方面:由于目前服務器主要采用X86架構的Intel處理器,所以市場擔心會受到禁運影響。但事實上服務器是充分競爭的市場,以海康威視為例,公司雖然有自己適用于特殊場景的產品,但并未將其作為發展方向,更多是讓客戶直接向服務器廠商采購。所以影響亦有限。
(4)除此之外,公司也有提前儲備一些庫存。不過由于海康是公眾公司,需考慮報表質量。所以動作相對有限,無法像華為一樣大規模備一年庫存。
我們認為中美之間再起波瀾,外界環境發生變化,非常時期傳言也較多。但經歷前期多輪的貿易糾紛洗禮。 海康大華等龍頭對于相關問題已有一定的預案準備。我們會時刻關注事件進展,堅定看好海康大華的長線發展!
另有一則消息值得關注。數據寶報道稱,最近10日(5月8日至5月21日),海外機構對59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其中,海康威視最受關注,被53家海外機構密集調研。在此期間,該股跌近10%。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已成長為安防行業龍頭企業,業務遍布全球。
該公司當前正處于“內憂外患”的關鍵階段。公司一季度凈利潤負增長。投資者網援引業內人士分析稱,政府、企業采購占據了安防監控行業下游大部分市場,政府企業需求放緩是牽制海康威視的業績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公司大股東大幅減持。自從上市以來,作為海康威視的創始人之一的大股東龔虹嘉,已套現超過140多億元。其持股比例從上市之初的24.8%,一路大幅減持到如今只剩下3%。
自從4月以來,海康威視的股價就一路下挫。若以4月2日的37.24元高位計算,該股迄今已累計跌去30%。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