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漫游 廣州報道
由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社、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19金融發展論壇”于5月30日在廣州舉行。來自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服務機構、投資機構以及科研機構等數百位行業人士出席了論壇,共同探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階段,金融如何改革創新、一體聯動,助力打造灣區開放新格局。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好,核心就在于一體聯動,而一體聯動的本質就是要實現資源要素的無障礙自由流動和地區間的全方位開放合作。
范恒山坦言,從現實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三大難點。其一是在科學把握“一國兩制”等的制度差別的前提下,打破阻隔實現體制貫通;其二是切實解決四大中心城市的協調發展問題,在保障其特有地位的基礎上,約束自我利益,擰成一股繩,積極發揮中心城市的支撐與帶動效應;其三是在推動各地發揮自身創造性能動性的同時,克服內部爭奪,實現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范恒山認為,無論從大灣區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要求看,還是從解決區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都在于協調聯動、一體發展。超越各自經濟利益訴求和既有的社會、法律制度等的區別,通過深化合作形成一體聯動的格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順利建設、實現目標的基本保障。
談及具體如何實現協同發展、一體聯動,范恒山給出了多項建議。
范恒山提出,要樹立平等意識!霸诨浉郯拇鬄硡^,無論政治地位狀況如何、經濟條件是否優越,具體情況怎樣特殊,作為這個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各城市都是權利對等、責任一致的普通一員,應擺正位置,自覺地把自己融入到一體聯動、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中。”
要堅持一體規劃。范恒山認為,統一規劃或統籌規劃是協調發展、一體發展的行動依據和指南。要探討粵港澳大灣區超越制度、體制、城市板塊利益等來編制統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的可行性。不僅在整體上是如此,在各個重要的專項領域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體系優化、城鄉融合發展、公共服務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乃至于營商環境建設等,都應當協商制定一體化發展規劃。
要制定行為守則。范恒山表示,在大灣區目前存在著三套法律體系、難以形成統一法規約束的情況下,為了有效推動工作,可以考慮通過協商形成,具有約束力的、類法律的行為準則來規范各方的行為。
要建立協調機制。范恒山表示,這是有效推進一體聯動的組織支撐。應該探索建立多層次協調機制,全覆蓋解決一體化發展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目前在高層已有領導協調機制,其它層面的協調機制還應充實完善。
要共建合作園區。范恒山指出,要以發揮比較優勢或彌補各自短板為導引,以產業合作為主體,以探索新機制、運用新技術、催生新業態、形成新模式為核心,聯合共建各類園區,使之作為一體聯動的支撐和示范。
要探索通行體制。范恒山表示,在認同或堅守現有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要尋求打通體制的辦法,使之能夠貫通銜接。可以將目前三地制度層面的共同點全面梳理打通成為大灣區全面遵守的共同規則;可以尋求三地制度的對接點,使之進行適當的融合;還可以對存在差別的制度環節進行最大限度的創新來引領共同發展。
探索實行“聯辦”模式。范恒山建議,為在特殊環境下有效處理各類具體經濟社會事務,可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些城市的必要領域,設置由三地熟悉各自規則的專業人士組成的聯合辦公機構。
適應發展要求,不斷打造新型創新平臺。范恒山指出,應圍繞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構建全球性創新基地,打造體制創新新高地等建立各類試驗創新平臺,作為推進一體聯動的有效載體、重要抓手和示范基地。
此外,范恒山認為,推進一體聯動,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四個中心城市一體聯動的問題。而四個中心城市,既要發揮支撐作用,又要擔當協同職責,還要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幅射帶動作用。四大中心城市應提升和豐富主體定位,通過協同發展、一體聯動,做強做大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并協調一致共同支撐推動整個粵港澳地區高質量發展。
除推動一體聯動外,范恒山強調,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還要積極構建開放聯動的協同創新體系,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特別要注重打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他指出,營商環境關系到投資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度,資源要素的流動性和集聚度,國家和區域的成長性與創新度,對內對外都很重要,而建設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強化法治、建立信用、優化服務、健全鏈條以及降低企業負擔等。
。ň庉嫞翰荞Y;校對:彭玉鳳)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經營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