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消息稱,銀保監會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自身職責和實際,保持政治定力,強化責任擔當,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 |
1、包商銀行接管以來,同業市場各項業務恢復正常,中小銀行、非銀機構流動性充裕,運行平穩,總體風險完全可控。
2、要充分調動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資源,保持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處于合理水平。加大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支持先進制造業以及交通、電信、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消費升級。
3、歡迎在信用評級、財富管理、專業保理、消費金融、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方面具有特色和專長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
4、歡迎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其他經營穩健的實體企業,投資入股現有中小銀行保險機構。既鼓勵戰略投資,也鼓勵財務投資。
5、堅守服務社區、服務小微的市場定位,發揚“掃街查數”和“走村串戶”精神,不盲目“做大走遠”。
同業市場各項業務恢復正常
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以來金融領域改革的“主旋律”,其主要從調結構和控風險等角度具體展開,目的則是能加金融對經濟供給需求體系的適配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在控風險方面,銀保監會用“風險抵御’彈藥’充足”、“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進一步提升了金融穩健性”等表述來為當前金融領域的風險狀況進行最新定調。
銀保監會方面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穩健,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貸款增長和原保費收入增速處于合理水平。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18%,撥備覆蓋率192.17%,流動性覆蓋率141.14%,保險行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5.3%,風險抵御“彈藥”充足。監管部門依法精準拆除突出風險隱患,嚴肅市場紀律,凈化了金融生態,使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進一步提升了金融穩健性。
自包商銀行被接管后,市場也高度關注其進展和對金融領域的影響。銀保監會方面稱,包商銀行接管以來,各類業務照常辦理,各個系統平穩運行,同業市場各項業務恢復正常,中小銀行、非銀機構流動性充裕,運行平穩,總體風險完全可控。
除控風險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大重點就是調結構,一方面,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結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另一方面,調整現存的龐大間接融資結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強化金融供給的普惠性。
具體落腳到銀行業保險業,銀保監會要求,當前金融行業要大力增加和創新金融供給。要充分調動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資源,保持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處于合理水平,與國民經濟增長相匹配。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打造量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不斷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加大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支持先進制造業以及交通、電信、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消費升級,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進一步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通過金融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方面,國有大行預計將又要發揮“頭雁”作用,6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鼓勵大型銀行完善貸款考核機制、設置專項獎勵,確保今年制造業全部貸款、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的余額均明顯高于上年。
“點名”歡迎這六類外資機構進入中國
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同樣是近幾年來金融領域改革的既定安排。銀保監會此次強調,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鼓勵有良好市場聲譽和專業能力的外資機構,與境內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股權、業務、產品、經營、技術等多領域合作。歡迎在信用評級、財富管理、專業保理、消費金融、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方面具有特色和專長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
今年5月初,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對外公布即將推出的12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新舉措,包括:
(1)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同時取消單家中資銀行和單家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
(2)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的1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和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分行的2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
(3)取消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信托公司的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
(4)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在華外資保險公司;
(5)取消外國保險經紀公司在華經營保險經紀業務需滿足30年經營年限、總資產不少于2億美元的要求;
(6)放寬中外合資銀行中方股東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主要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的要求;
(7)鼓勵和支持境外金融機構與民營資本控股的銀行業保險業機構開展股權、業務和技術等各類合作;
(8)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
(9)允許境內外資保險集團公司參照中資保險集團公司資質要求發起設立保險類機構;
(10)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同時放寬中資和外資金融機構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方面的準入政策;
(11)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
(12)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代理收付款項”業務。
郭樹清還指出,目前正在全面推進上述銀行業保險業12條對外開放新措施,希望有更多的外資機構,特別是表現好、世界著名的機構投資者到中國投資。金融業開放的空間仍然很大,未來我國將推動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對境內外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公平對待。
歡迎經營穩健的實體企業入股中小銀行保險機構
上述12條對外開放政策多涉及外資銀行在華新設機構或業務準入的放寬,除此之外,銀保監會此次還專門提及入股國內現有的中小銀行保險機構。
新聞稿稱,歡迎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其他經營穩健的實體企業,投資入股現有中小銀行保險機構。既鼓勵戰略投資,也鼓勵財務投資。通過優化股權投資結構,改進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提升風險管控水平。
此重要表述中不僅包括外資機構,也包括國內金融機構和其他經營穩健的實體企業,其所釋放的監管導向或值得高度注意。
銀保監會向來高度重視中小銀行保險機構的公司治理問題,今年4月還表態“股東股權問題是市場亂象整治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影響農村中小銀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去年還制定了《農合機構股東股權專項排查整治三年規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就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投資價值的角度看,農村中小銀行現在盈利能力相對差,一些股東投資好多年都沒有分紅。從目前的情況看,向外轉讓股權的需求遠大于接手的需求。
“未來農村金融機構在資本補充方面或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這雖然不是股權管理導致的,但股權管理的規范會一定程度上突出資本補充的挑戰。”曾剛說,因此,強化股權管理是必要的,同時監管也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營造良好的投資銀行股權的環境,為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