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道外媒稱,美國海軍將建造號稱“世界最大”的無人戰艦來巡邏危險海域。
據英國《太陽報》網站8月18日報道稱,這種被稱為“大型無人水面艇”(LUSV)的巨大戰艦將充當主力艦隊的偵察兵,它能攜帶雷達和聲吶,還能配備防空導彈和巡航導彈。
這種戰艦的支持者認為,LUSV的作用是遂行“3D任務”,即枯燥、困難和危險(dull、dirty、dangerous)的任務。
美國聯邦商業機會網站上貼出的征求建議書草案說:“LUSV將是一款擁有出色續航能力的艦艇,它能根據任務進行靈活配置,可兼容多樣化的載荷,執行無人任務,從而增強海軍的有人水面艦艇力量。”
征求建議書草案說:“LUSV載荷能力強,能獨立作戰,也能與有人水面艦艇協同執行多種作戰行動。LUSV將能夠半自主或完全自主操作。”
英媒援引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的報道稱,美國海軍希望在5年內每年耗資4億美元建造2艘LUSV。
報道稱,每艘LUSV的長度大約在60至90米之間,排水量約為2000噸。從本質上講,這些艦艇算是“輕型護衛艦”。在必要情況下,其還能為船員提供有限的住宿。
按照美軍的打算,這些艦艇在一般情況下不攜帶武器,但能在必要時攜帶導彈。LUSV還能充當漂浮的偵察兵,在有人駕駛艦船前方航行,從而及早發現威脅。
LUSV原來由五角大樓戰略能力辦公室根據一項名為“霸主”的計劃牽頭,該計劃最初試圖將一艘快速商船改造成一艘能航行數千英里(1英里約為1.61公里)和數周的無人船。
美國還在采購一批無人潛艇。《太陽報》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的報道稱,美國海軍在今年2月向波音公司支付3540萬美元,購買4艘“虎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這種長約16米的潛航器可航行6500海里(1海里約為1.85公里)。
報道稱,今年2月,中國展示了一款小型無人艇,有可能使中國艦隊比美國艦隊更有優勢。中國推出的這款名為JARI的無人艇長約15米,排水量20噸,最高時速42節,航程500海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獵手”號將進行潛艇追蹤。“海上獵手”號可以獨自航行并進行水下和水面艦艇的跟蹤,這艘軍艦在經過兩年的研發和建造后終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舉行的命名儀式上說:“為了這一天,我們已經等了很久。我們正處于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飛躍階段。”
“海上獵手”號無人駕駛軍艦配備了聲吶、光電傳感器及短程和遠程雷達系統來導航或識別其他船只。其中包括美國雷神公司的可擴展模塊式聲吶系統(MS3)。
該系統是2015年11月交付的,可自主執行主動與被動搜索、探測魚雷、分析威脅、定位追蹤潛艇、過濾小目標。
再加上Leidos公司的導航軟件,“海上獵手”號的計算機可以進行導航、識別并自動避開其他船只和目標。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和Leidos公司成功地遵守了海上避碰規則。
在任務需要時,“海上獵手”號可以進行遠程遙控。但目前,出于安全原因,船體頂部安裝了一個可被移除的控制站,在測試期間將會部署一名駕駛員。
但是,“捕食者”無人機的研發并沒有就此止步。沃克講述了“捕食者”從無人駕駛偵察機發展到殺人機器的演變過程,暗示今后會武裝“海上獵手”號軍艦……而且會建造很多艘。ACTUV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研發航行速度堪比柴電潛艇的無人駕駛船只。
利特菲爾德解釋說,“海上獵手”號可以與更大型的有人駕駛的瀕海戰斗艦合作,可以在瀕海戰斗艦的前面,充當艦隊的眼睛。
據《防務新聞》周刊報道,這艘無人軍艦可以12節航速航行一萬海里,其航行范圍非常廣。
ACTUV項目的另外一個目標就是研發比有人駕駛軍艦更低成本的選擇。
“海上獵手”號的工程造價約為2000萬美元,只是人工駕駛軍艦開支的一小部分。一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平均費用在25億美元左右。
與驅逐艦或瀕海戰斗艦不同,“海上獵手”號如果遭到敵人魚雷的襲擊,不會危及水手的生命。
“海上獵手”號無人駕駛水面艦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