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港毒”的第一選擇,就是臺灣!
![]() |
![]() |
其實稍微想一下,就明白蔡英文的意圖:其想通過接受大量香港暴力分子,支持港獨,助力臺獨!并且,讓這些人為其明年的大選站腳助威!
臺灣網友在網上也展開了討論,口徑出奇的一致,紛紛表示“不歡迎”!
![]() |
不幸的是:上千名香港暴力分子已做好準備逃往臺灣
臺灣民眾擔心的事,實際上已經發生。蔡英文當局已經接納50余名在港涉案的暴徒,其中超過90%都是臺灣“陸委會”接收的。
未來還有大批的香港暴力分子逃過來,他們不用做工,每月還能領到高工資……
對,蔡英文當局現在就是我們喜歡說的那種“無腦接盤俠”……
香港民主黨人士透露,目前已有上千名參與過暴力活動的港人提出移民臺灣申請。蔡英文已經答應促成此事,并策劃在島內實行類似馬來西亞“第二家園”移民政策,接納30萬名移民,預計會有更多香港暴力分子移民過來。
大家還記得怒懟臺灣媒體的大陸小伙嗎?
![]() |
實際上,小伙說的沒毛病。特別是近幾年在蔡英文的治理下,島內經濟低迷,民生也很不理想,呈現“五缺兩多”之勢,缺地、缺水、缺電、缺才、缺工,空氣污染多,溫室氣體多。蔡英文卻漠不關心,聲稱“是下一代的事,先不用管”,根本不顧大家死活。
更讓臺灣民眾生氣的是,蔡英文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但鐵了心地搞“臺獨”,這次又和“港獨”攪在一起,導致大陸暫停了自由行,對島內旅游業和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最直接的是飯店、民宿遭了殃……
就拿高雄來說,原來的高雄,依托高雄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忙的集裝箱運輸大港之一,大陸幾乎沒有港口與高雄相比。現在呢?一落千丈!大陸稍微大點的港口就超過了高雄。到高雄市區走走,建設落后,房屋破舊,當地人都說“我活在一座死城里”。
本來經濟就不景氣,蔡英文還重金接收那些罪犯,沒理想,沒奮斗精神,吃父母喝父母,還抱怨社會,甚至連警察都敢打、記者都敢綁,這樣一群人來島內,除了禍害臺灣老百姓(603883),能干什么?
諷刺的是,他們根本不用做工,還能領到高工資,就是在糟蹋民脂民膏。更令臺灣民眾擔心的是,這些暴徒涌入后,很可能再犯罪。再過來上千人,晚上恐怕都沒人敢上街。
實際上,臺灣民眾嘗受過“暴徒來襲”的惡果:
原來大陸有個罪犯叫卓長仁,1982年在大陸和朋友一塊犯案,1984年逃到臺灣,被封為“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贈與巨額黃金作為“獎勵”,并安排工作。
惡徒卓長仁在臺灣當局的幫助下,搖身一變成為“有錢又有閑”的“貴公子”。卓拿著錢各種揮霍,五毒俱全。
幾年的時間,卓長仁坐吃山空。臺灣當局看他這個鬼德行,也沒有什么利用價值,就不再資助他。
卓長仁有辦法啊!必須得對得起自己“暴徒”頭銜!于是,1991年卓長仁惡習難改,在臺北又綁架又殺人,還勒索家屬5000萬……搞得臺灣人心惶惶!最終卓長仁挨了槍子……
![]() |
相信這一政策落地,島內就成了“避罪天堂”。臺灣民眾能做的,好像只能“吐豌豆”了……
![]() |
眾所周知,香港警方拘捕了幾百名暴力示威分子,大部分都被保釋,近期來臺尋求庇護的人員勢必大量增加。
蔡英文要求民進黨“陸委會”、“教育部”、“移民署”、“經濟部”等部門加強關注發展態勢,并做好接收準備。
“陸委會”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逃跑方案,正在抓緊為保釋期內的香港暴亂分子潛逃提供幫助,據說棄保分子需要先行提出申請“庇護”材料和個人信息備案,然后“陸委會”駐港機構安排尋機逃離。
蔡英文要是把這精力放在臺灣經濟民生上,還至于“發展二十年發展這么差”嗎?
目前,在香港有近200名暴力分子等著過來“臨時避風頭”,蔡英文照單全收。香港“民陣”希望不計成本盡快解決,連島內船只到公海接人的偷渡費用都已翻倍,漲到每人200萬港幣。
從公開報道看,已經逃到臺灣的,有“香港民權抗爭”楊逸朗,他帶頭沖擊香港警察總部;有“港獨”骨干鄭偉成,他多次參與暴力打砸,還冒充記者;還有組織“占領香港立法會”梁繼平……
![]() |
![]() |
![]() |
蔡英文當局這么干,等來的不一定是選票,恐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7日,蔡英文公開說,將派出專案小組監看香港形勢發展。私下里,“陸委會”和香港反對派打得火熱。
近期,香港反對派議員朱凱迪及其辦事處成員已秘密前往臺灣。同行的人員還包括朱凱迪的妻子和子女。因為朱此次赴臺是秘密出行,所以被要求不許在網上發布相關內容。朱在臺灣期間接觸了多名關系人,為暴力示威游行活動采購物資。而攜帶家屬一同前往,就是為了日后暴動失敗尋求退路。
![]() |
此外,民進黨還打算以“臺灣民族陣線”名義邀請香港25名泛民主派議員,來臺北參加9月7日至8日舉辦的“香港·自由之夏”交流會議,以形成“港臺聯盟”,聲援香港示威運動。
這一系列的小動作,可謂是“暴徒不要慌,空心蔡來幫!臺獨連港獨,共飲孟婆湯”啊!
但是,你這碗害人的“孟婆湯”,臺灣民眾愿意喝嗎?
![]() |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央視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