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家外匯局9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2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35億美元,升幅0.1%;較年初上升345億美元,升幅1.1%。
當天同時公布的官方黃金儲備最新數據顯示,央行還在繼續買黃金。截至8月末,中國黃金儲備為6245萬盎,較7月的6226萬盎司增加了19萬盎司,這是中國央行連續第9個月增持黃金。
綜合各方分析看,8月主要發達經濟體債市收益率普遍下行,令外儲資產非交易性估值有所增加,是當月外儲規模增加的主因。盡管8月人民幣有所貶值,但當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壓力仍然相對可控,預計8月外匯占款降幅會有所擴大但仍然相對可控。
此外,央行購金和黃金ETF凈流入提振2019年以來的全球黃金需求。世界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的需求總量則躍升至2,181.7噸,創下三年來的新高。破紀錄的央行黃金購買量是主要原因。年初以來,黃金價格已上漲超20%,不少分析認為,受全球央行再次進入降息潮、貿易摩擦短期難除以及美元指數有較大下行空間等因素支撐,將持續利好黃金堅挺,同時,白銀是黃金價格上漲啟動后的補漲資產,本輪黃金上行大周期后或迎來白銀的補漲機會。
境外債市大漲是外儲增加主因
今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了345億美元,升幅1.1%。
具體來看,外匯儲備從去年11月以來出現一波五連漲,在今年4月下降38億美元后,外儲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遭遇貶值的背景下,在5月和6月卻分別增長了61億美元和182億美元,7月減少155億美元,8月則重新回升。
人民幣匯率剛剛經歷了不平靜的8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即期匯率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8月初均跌破7關口,美元指數走高一度沖擊100大關。不過,即便如此,也無礙8月外儲重返升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境外債券大漲帶動的外儲資產非交易性估值有所增加。
外儲資產月度變動可分為兩部分:交易性外儲變化、以及因匯率和利率變化產生的非交易性估值效應,后者不直接影響人民幣匯率和基礎貨幣。申萬宏源(000166)證券研報稱,8月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全球經濟預期回落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債市收益率普遍大幅下行,8月1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24BP、52BP,德、日等國債負收益率程度顯著加深,估算8月非交易性因素令外儲資產增加約110億美元左右。
至于匯率折算變化則對外儲非交易性估值帶來負向效應。中金公司研報稱,隨著歐央行寬松預期明顯升溫,8月美元指數上漲0.4%,分幣種看,8月歐元兌美元貶值0.8%,英鎊兌美元基本持平,而日元兌美元升值2.4%。據測算,8月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約30億美元的負向估值效應。
王春英也表示,8月,我國外匯市場秩序良好,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受全球經濟增長、貿易局勢、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上升,主要國家債券價格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外匯儲備規模有所上升。
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大體平衡
盡管8月外儲規模回升,但受8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7”影響,8月外匯占款降幅或將進一步擴大。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稱,8月初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陡然加大,至8月末,在岸人民幣(CNY)、離岸人民幣(CNH)匯率較7月末顯著回落3.6%、3.5%。結合8月外儲規模及估值效應,、估算8月外匯占款預計減少300-500億人民幣,仍相對可控。
不過,雖然8月人民幣有所貶值,但當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壓力仍然相對可控,當月跨境資本流動可能保持大體均衡。
"8月在岸人民幣外匯交易量環比僅上升 5.5%,顯示外匯流出壓力可控。匯率彈性增加有助于緩解外匯流出壓力。同時,央行傳遞維持匯率穩定的明確信號——表現為近期人民幣中間價持續明顯強于交易價,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中金公司研報稱,往前看,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提高表現出央行保持外匯流動相對穩定、不進行外匯干預的政策取向。人民幣匯率最終取決于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將繼續以國內逆周期調節為首要目標。雖然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可能會隨外部不確定性以及中國被加征關稅的稅率變動而呈現市場化調整,但匯率彈性加大顯示匯率可能已經成為貨幣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
王春英也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穩定性、韌性明顯增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受此支撐,我國國際收支保持總體平衡,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往前看,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我國經濟空間大、動力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并將繼續推動全面改革開放,這將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機構堅定看好黃金后市表現
黃金在央行儲備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央行是舉足輕重的黃金持有方。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加劇等影響,今年以來,黃金備受各國央行“青睞”,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年初至今全球各國央行的凈購金量已超過400噸,這是自2010年央行購金出現凈購買以來的最高年度累計水平。
據9月6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世界各國央行都在囤黃金。截至今年7月末,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407.58噸。其中,歐元區 (包括歐洲央行) 共計10775.7噸,占其外匯總儲備55.7%;央行售金協議簽約國共計11941.7噸,占其外匯總儲備的30.7%。年初以來各國央行的凈購金量已超過400噸,是自2010年央行購金高潮以來的最高水平。新興市場央則繼續保持穩健速度積累黃金儲備。俄羅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在官儲的漲幅上依然處于領先地位。
![]() |
![]() |
全球央行對黃金需求的上升和黃金交易的活躍,推進金價持續上漲。今年以來,國際金價連續攻破1300美元、1400美元、1500美元大關,距離前期階段性低點已經反彈約20%。
盡管COMEX黃金期貨價格近日連跌,其中,9月5日創下一年多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但這仍未改變大多機構對黃金后市的樂觀表現。
![]() |
黃金大牛市下,白銀也迎來補漲機會。華泰證券(601688)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在“降息潮+貿易摩擦短期難以根除+美元有較大下行空間”的邏輯下,黃金仍然具備配置價值。黃金價格在短中長期均有邏輯支撐,年初至今已上漲近20%,白銀是黃金價格上漲啟動后的補漲資產,金銀比修復過程中將利好白銀,可以關注本輪黃金上行大周期中白銀的補漲機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