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Costco在上海閔行區開業,現場人山人海,愛馬仕、茅臺(600519)瞬間被搶空,擁擠的人潮甚至排隊到了三公里以外,這讓Costco不得不緊急宣布下午暫停營業;鸨那樾尾粌H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同時也讓Costco的股價大漲,在兩天內增加了78億美元。
然而不到一周,消費者一改之前的瘋搶狀態,出現了退卡潮,甚至為了退卡排起了很長的隊伍,與一周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受人追捧到出現退卡潮,面對這一現象,外界更為關注的是Costco能否適應中國市場并能長期生存下來,畢竟許多外資零售商如家樂福和樂購等都由于水土不服紛紛退出了國內市場,而與Costco同為會員制的麥德龍早已選擇了不再采取會員制。那么Costco在中國能否快速發展呢?
Costco的經營之道
1983年Costco在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創立,目前在全球11個地區共有門店770家,會員人數達到了9600萬人。長久以來,其營銷模式一直備受投資人和企業家推崇,如巴菲特、芒格、雷軍以及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等都曾在公開場合宣傳過Costco的模式,簡單來說即“以會員費為主要盈利的商業模式”,用會員篩選核心用戶。當有了可觀的會員費之后,Costco便能進一步壓低出售商品的毛利率,再用低價吸引顧客,形成良性循環。目前在毛利率方面,Costco始終維持在14%以下,而一般的超市則在20%以上。
此外Costco門店的SKU平均約為4000個左右,遠遠少于一般的商場,以挑選的精品為消費者節省了篩選商品的時間,同時也降低了庫存周轉天數,以極低的周轉率帶來了資金周轉效率的提升,降低了經營成本。據Costco發布的2019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其營收達到了347.4億美元,利潤增長至9.06億美元,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優惠減弱,會員陸續退卡
Costco靠優惠的價格吸引了上海的市民,自開業以來會員人數便已經超過了10萬。不過短短幾天后,就有消費者反映價格有所調整,售價1498元的飛天茅臺沒有了,愛馬仕也沒有了,原售價32.9元兩瓶裝味全冷藏牛奶調到了53.9元;919元的五糧液(000858)漲價到了1069元,水井坊的特價酒也早已售罄。
此外,令許多消費者不滿的是,許多商品在超市公然被拆開包裝,有的蛋糕甚至被吃了一半后又放了回去;而需要冷藏的商品不需要后也是被隨手仍在過道上,時間長的話完全可能會出現商品變質的情況,沒有一個好的消費體驗。當然也有不少用戶因為購買的東西太多,所以只能選擇退貨。當價格優勢不再,而交通又頗有不便,購物全靠搶,那么會員出現退卡潮也就很好理解了。
Costco的成功在中國能否復制
瘋狂過后總會回歸到理性,有不少人士認為,Costco之所以收到熱捧,是因為滿足了中國用戶對新概念和新興趣的需求,后續是否可持續的成功,仍需要觀察。眾所周知 ,中美用戶的消費習慣是不一樣的,美國人口居住較為分散,購物通常是需要囤貨,這也符合Costco的定位,包裝大,價格便宜,但距離遠,需要開車前往。而在中國,囤貨完全沒有必要,現如今的網購很便利,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城市,一出門樓下幾乎都有便利店。
另外,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可供選擇的商品和服務都極為豐富,從線上到線下覆蓋了各個群體,且不少商品提供了較高的性價比。對于目前的Costco來說只是將美國模式搬到了中國,并沒有對中國市場和用戶進行本地開發,本地化能力也成為后續發展所面臨的一個考驗。
此外Costco的會員模式在國內的可接受程度仍有待驗證,雖然目前有不少企業都擁有了會員制,不過都是會員和非會員同時存在的情形,且多為電商平臺,原因就在于其用戶基數大,在全國都可以使用,而線下門店的用戶基數則僅適用其周邊范圍。這也是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用了23年的時間僅開出了24家門店的原因。另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零售業會員制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消費者選擇付費會員的因素,主要為消費頻繁以及消費金額較高,返利劃算,換句話說就是買的多為了節省更多的資金。而對于商品漲價后的Costco,能否繼續對國內的消費者保持吸引力,能否在國內快速發展,仍需要市場的考驗,不過其開創性的模式確實值得借鑒。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速途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