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嫣然
[李錦認為,各大央企年中會議將混改作為改革重點之一。隨著四百多家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一百多家第四批混改試點公司、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改革試點相繼實施,可以預期,今明兩年國企混改將步入全面落地沖刺期。]
新一輪地方國資國企混改進入落地沖刺期。
國資委18日召開“深化改革添活力砥礪奮進新時代”媒體通氣會,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上海、深圳、沈陽三地的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正在有條不紊推進,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各個領域的改革,將為全國提供良好示范。
下一步,國資委將按照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對地方國企改革進行深入指導。將擇期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地方國企改革事項,實現工作體系的互聯互通,對地方各項改革出現的問題進行一對一指導,進而出臺新的具體的操作性的政策,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相關改革任務的突破。
三地綜改方案陸續出臺
2019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一年。今年以來,國企改革動作不斷,從工資總額管理到授權放權,從央企兼并重組到央地合作混改,國企改革正在持續向縱深推進。作為地方國企改革的重要嘗試,開展綜改試驗也被看作是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舉措。
今年7月,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上海、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沈陽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已正式啟動。
綜改試驗期間,將允許駐三地的中央企業及其他地區國有企業根據綜合改革需要,參照執行有關政策,真正實現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的良性互動,最大限度發揮改革合力,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取得實效。
之所以要進行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資國企改革牽動方方面面,每一項試點都牽涉其他方面,單項改革往往難以奏效,改革進程比較慢。比如,混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革,都會影響到職工聘用、職業經理人、內部等三項制度改革。因此,國企改革必須要整體系統推進,要增強國企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整體性。
目前,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具體方案也陸續浮出水面。上海已正式啟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并定于9月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市國資委負責人介紹上海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情況。
上海市政府官網9月5日發布《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共提出7個方面26條改革舉措。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競爭類國企基本完成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根據方案,到2022年,1/3的企業集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競爭優勢和知名品牌,1/3的企業集團具有領先國內同行業的綜合實力和特色品牌,1/3的企業集團具有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優質服務品牌。
沈陽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動員會目前正在籌備當中,沈陽國資國企改革的相關實施方案將在動員會議召開后發布。具體而言,沈陽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將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下一步,沈陽國資國企綜合改革重點工作主要包括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改、深化國企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國企轉型創新發展、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等方面。
在深圳的改革方案中,上市公司被作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重要支撐。深圳將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即依托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加大市場化并購上市公司力度,推動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
到2020年,深圳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公司,推動85%以上的國有資本聚集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打造一批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力爭形成1~2家世界500強企業和6~7家資產規模超1000億元,2家市值超1000億元的優勢企業集團。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表示,綜改試驗將對全國改革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推動試點所在地國資國企改革的深化推進;二是借助改革試點的暗示效應,對其他地區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推進產生方向性影響,會引導地方國資委及國有企業圍繞試點的重點方面,進一步深化推進本地區、本企業的改革。
劉興國認為,按照國有企業改革的一般規律,預計會在這一輪試點的基礎上,通過總結經驗,在未來進一步實現改革擴圍。但預計這需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改革試點時間,或許會在兩三年之后才會有進一步的改革擴圍舉措出臺。
混改進入落地沖刺期
在上海、深圳、沈陽三地的改革方案中,混改都是重頭戲。從上海角度而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強調的一個導向,就是堅持推進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為主要路徑。
上海提出加大對新興產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培育、指導和服務,推動一批企業實現多地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支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下屬企業實施混改。
在混改中,上海也提出,要積極開展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具體來說,擴大員工持股試點范圍,允許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的企業集團經營管理團隊和核心員工參與員工持股。適度調整員工持股企業與所在企業集團交易限制,在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適度放寬單一員工持股比例限制。積極探索員工以科技成果出資入股。
深圳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將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率;入股優質民企+引入優質民資進行雙向混改,在科研院所等領域進一步實施突破員工持股比例限制、科研收益分成、允許項目跟投等創新市場化薪酬激勵。
李錦認為,各大央企年中會議將混改作為改革重點之一。隨著四百多家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一百多家第四批混改試點公司、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范央企改革試點相繼實施,可以預期,今明兩年國企混改將步入全面落地沖刺期。
各地國企混改正進入加速落地實施期。多地相繼出臺混改相關實施文件和指引,明確混改任務目標。近期,北京市國資委印發《北京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北交所數據顯示,北交所通過產權轉讓和增資擴股兩種方式助力14家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完成混改,共計引入社會資本82.18億元。
山東省提出,確保3年內,省屬企業混改戶數和資產占比均超過75%,資產證券化率達到70%。此外,江西、四川、廣東、海南等地混改也正加快落地。
翁杰明在18日的媒體通氣會上介紹,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中央企業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半數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各省區市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49%。重要領域混改試點穩步推進,在10家中央企業和171家省屬一級企業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發揮了激活機制、留住人才的作用。
翁杰明表示,混改企業積極推進市場化選人用人、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2013~2018年實施混改的央企子企業中,混改后實現利潤增長的企業超過七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