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業中流傳著一句老話叫做“一部中國零售史,半部看蘇寧”。原因是中國零售業的幾次重大變革,都可以在蘇寧的發展史中窺見一二。
從1990年到現在,蘇寧已經走過了整整快30年。過去十年,蘇寧從一家零售企業發展成了產業橫跨零售、金融、置業、物流、體育等多個板塊的超級集團。
如果把蘇寧比作是一座“摩天大廈”的話,蘇寧的零售板塊正是地基,而通過布局金融、物流等多個產業,蘇寧逐漸搭建起了“摩天大廈”。
而隨著信息革命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化布局的蘇寧也將迎來更大的舞臺——產業互聯網。
換句話說,如今橫跨零售、金融、物流等多個產業的“摩天大廈”,可能并非是蘇寧的終局。那么,蘇寧的終局究竟是什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搞清楚另一個問題——蘇寧的“摩天大廈”如何蓋起來的?
人說,歷史是現實的鏡子;仡櫶K寧過去的近30年的發展,多少能幫助我們加深對蘇寧的認識,找到蘇寧未來的答案。
一部中國零售史,半部看蘇寧
時間回到1990年,張近東拿著10萬元正式“下!保谀暇⿲幒B芬婚g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里創立了當時國內最早的電器專營店——蘇寧。
算下來,蘇寧成立也有接近30年了,這樣的時間放在中國企業身上并不算短。
回看古今中外,但凡有些年頭的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在外界人看來,企業文化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東西。不過,一家企業持續優秀的經營歷史恰恰能夠反映出這個企業優秀的文化。
在企業漫長發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變化,如何判斷和識別真正的趨勢,找到行業未來的方向,至關重要。
回顧零售行業過去的30年,一共有三波大浪潮。一是全國化的浪潮,即零售企業從區域走向全國化,誕生了國美、蘇寧等一批全國性的零售企業。二是零售企業資本化的浪潮。三是互聯網浪潮爆發,阿里、京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某種程度上說,過去30年,蘇寧通過一次次決定證明了自己。
1999年,以空調起家的蘇寧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放棄了幾十億的批發業務,全面導入連鎖經營模式。短短幾年,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擴展至幾千家實體店。
2004年,蘇寧率先選擇上市,成為IPO家電連鎖第一股,一舉坐穩實體零售的頭把交椅。
2009年,當實體零售的大佬們對互聯網嗤之以鼻,蘇寧率先向互聯網轉型。
回顧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遷,蘇寧始終是走在行業最前面的那個人。無論是當初選擇連鎖經營,利用資本市場迅速實現資本化,還是后來率先向互聯網轉型。無不體現了蘇寧極強的戰略眼光。
但是你要清楚,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戰略規劃和落地是兩碼事情,早早判斷風口,卻被后來者反超的例子數不勝數。而這背后正是企業執行力的影響。
所以你能看到,在線下零售受到互聯網不斷沖擊的當下,蘇寧卻進入了新一輪高速增長期。
8月30日晚,蘇寧易購(002024,股吧)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蘇寧易購實現營收1355.71億元,同比增長22.49%;全渠道商品銷售規模達1842.13億元,同比增長21.8%,實現歸母凈利潤21.39億元。
要知道,蘇寧的成績是在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市場表現平淡的情況下獲得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6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其中網上零售同比增長21.6%,增速同比有較大回落,達8.2個百分點。
隨著線上線下協同效應的逐一展現,蘇寧的全系智慧零售戰車已經整裝待發。
蘇寧的“一縱一橫”
如果把蘇寧發展比作是一場足球賽,蘇寧前20年在零售行業的起伏,是這場足球賽的上半場。而在過去十年,蘇寧開始從零售行業走了出來,開啟產業化布局。
那么,蘇寧產業化布局背后的邏輯又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蘇寧的布局紛繁復雜。從邏輯上講,卻又格外清晰,主要分為“一縱一橫”兩條線。
所謂“縱”,就是延伸零售這條路,做深,這個“深”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全場景、全渠道。具體表現為蘇寧做線上自營電商,從2009年至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躋身國內電商領域前四,自營電商前二之列。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今天,蘇寧易購線上的規模實際上增長超過500倍。
蘇寧在線上再造了一個蘇寧的同時,在線下的布局也一直沒有放松過。蘇寧置業自2008年起快速擴張,特別是商業地產發展迅速,在全國運營數十座蘇寧廣場和蘇寧易購廣場,打造了蘇寧線下最大的商業連鎖中心。
同時,自2017年起,蘇寧加速線下場景布局,打造了蘇寧小店、蘇寧極物、蘇鮮生等新業態,同時在線上通過蘇寧拼購、蘇寧推客等工具在社交電商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目前,蘇寧已經完成了全場景零售布局。
二是品類從電器等標品向以生鮮為主的商超延伸,代表案例是收購家樂福中國。
張近東曾表示,收購家樂福中國是蘇寧智慧零售布局的關鍵一步,此舉讓蘇寧的全品類營銷戰略在快消類目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成功補足了蘇寧大快消的短板,有益于蘇寧全品類、全場景運營再進一步。
三是延伸零售環節的上下游延伸,包括物流和金融。
以物流為例,截至6月底,蘇寧物流及天天快遞擁有倉儲及相關配套總面積突破1000萬平方米大關,達1090萬平方米。到2020年,蘇寧物流將完成2000萬平倉儲面積建設。為加快生鮮業務發展,蘇寧易購上半年共投入使用46個生鮮冷鏈倉,覆蓋218個城市。
金融方面,蘇寧金服業務涵蓋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銷售、基金銷售、眾籌、預付卡等業務,目前估值已達到560億,成為國內金融科技“獨角獸”之一。
所謂“橫”則是從原來的實體商品交易擴張到文化體育等體驗式服務消費。
特別是在體育方面,蘇寧通過購買足球和電競俱樂部和頭部賽事版權來進入。近年來,新興大眾消費市場(旅游、體育、休閑、電影等市場)增速表現優于傳統大眾消費市場,服務類消費有望成為未來的新藍海。
如今來看,這個算是蘇寧一個不錯的嘗試。尤其蘇寧在國米的經營上也表現出了不俗的能力。2018年,隨著國米重新拿到歐冠席位,到2018年國際米蘭的品牌價值達到4.75億美元,較之前有了不小的增長。
而蘇寧向文娛等服務消費領域進軍的價值在于,一方面,補齊蘇寧在數字內容消費上的短板。另一方面,也為后者打通軟硬件全產業鏈模式做鋪墊。長期來看,隨著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和渠道的邊界會被不斷抹平。
產業互聯網已至,蘇寧未來十年最大的機遇
隨著過去十年產業化布局的深入,也為蘇寧的下半場搭起了更大的舞臺。而這個舞臺就是,產業互聯網。
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消費互聯網的創業機會漸漸消失。而更重要的是,現有ToC市場的競爭由增量博弈變為存量博弈。
現在你能在當下互聯網巨頭的身上看到多種業務形態。比如,今日頭條一直在嘗試社交和在線教育?焓、抖音也越來越成為電商的重要場景。
存量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變成了資源的競爭,流量和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找到更大的靠山,比如阿里和騰訊。
這時候,蘇寧貫穿整個零售產業鏈布局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另一方面,在零售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起家于線下的蘇寧,比其他電商公司有著更深的零售烙印。這將幫助蘇寧在新零售的布局上占得先機。
前不久,蘇寧易購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出了“未來蘇寧將通過供應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去賦能”的觀點。
目前來看,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布局的產業互聯網大都還停留在流量邏輯和簡單的數據化。簡單來說,就是提供自身的流量,讓零售企業去變現。
與騰訊和阿里不同,蘇寧的邏輯是,當零售企業有一定流量,蘇寧愿意去分享自己的基礎設施,提供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等服務,幫助其優化效率。
從目前看,兩者各有千秋。一方面,蘇寧沒有騰訊、阿里那么多數據和流量。而騰訊、阿里也沒有蘇寧這樣的線下基礎設施和零售經驗。
經過這么多年打造的“摩天大樓”,蘇寧的物流、門店、供應鏈能力,將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將會大放異彩。
具體而言,回到零售的核心要素“人、貨、場”的邏輯。
從“人”的角度,在互聯網上,消費者的用戶畫像越來越精準,用戶潛在的新需求被不斷挖掘。隨著線下智能攝像頭、智能貨架、移動支付等智能設備的逐步實現,互聯網上精準高效的服務將在線下得到體現。
而能率先實現這一點的零售企業,將贏得線下零售市場的絕對話語權。
從“貨”的角度,智能商業將徹底改變以往經營管理中依靠經驗和“拍腦袋”式的店內經營及商品管理模式。
即通過對從前端到后端不同應用場景的數據化,通過數據挖掘和不斷的算法反饋迭代,智能商業可以提供從選品、商品陳列、商品定價到銷售預測、庫存管理等智能決策服務,幫助經營者構建以需求驅動的供應鏈體系。
從“場”的角度,隨著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術的逐步成熟,在移動支付迅速普及的情況下,不僅是消費場景更加多樣化,其便利性也將大大提高,這也是無人便利技術從消費者角度帶來的最大好處。
與線上中心化不同,線下零售格局分散的局面下,很多中小的零售門店可能很難實現以上三點。
長期來看,基于數據化和產品化的供應鏈服務,很可能會誕生一個基于中小零售企業供應鏈和物流服務的超級生意,按零售市場規模來看,這個生意規?赡苓_上萬億。這是新零售或是張近東所說的“智慧零售”的本質,也是蘇寧未來十年的最大機會。
簡單來說,要做成新零售需要兩個階段,一是線上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零售業態的多場景融合,其次是多種新興技術與全供應鏈之間的協同。
從目前來看,蘇寧是國內唯一一家走過第一階段的零售企業。接下來,就要看蘇寧如何把階段性的優勢轉化為行業終局的勝勢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