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上述股票交易計劃從納稅人手中騙取了數億美元。德國媒體此前將該案稱為德國近代史上最復雜的稅務詐騙案,或對整個金融服務業產生影響。
德國最復雜詐騙案
“Cum-ex”是一種股票交易策略,指分發紅利當天,同時進行出售和再次收購行為。
由于該操作交易時間很短,稅務機構無法確定股票產權一方到底是誰,為此,買賣雙方都可以拿到資本利得稅退稅。而在德國,聯邦稅務局對資本利得稅只征收一次,因此,通過該漏洞獲得的利益可以進行分配。
而Martin Shields和Nicholas Diable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派息前做空,派息后買入,通過快速、多次交易,讓買賣雙方只繳納一次稅款,卻可以收到兩倍的退稅。
Martin Shields此前一直在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工作。2008年,他與同伴創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也就是這家公司為“cum-ex”計劃提供咨詢。Martin Shields表示,在“cum-ex”交易中他一共賺取了1200萬歐元(合1321萬美元)。
據中新社報道,該丑聞最早于2012年在德國被踢爆,聯邦稅務局工作人員在辦理一起“Cum-ex”業務時發現美國一家養老基金的股票退稅事宜有蹊蹺,便著手調查,從而引起了外界對逃稅事件的關注。
德國稅法專家曾指出,稅法體系缺陷是導致“Cum-ex”詐騙行為出現的原因,但該案件的檢察官和調查人員只是將其定性為“大規模逃稅”。
據英國《衛報》報道,今年9月,Martin Shields在法庭上將“Cum-ex”計劃實施規模描述為“整個行業”,銀行、企業、經紀人、律師、財務顧問等均涉及其中。
這一欺騙性操作給歐洲多國帶來了600多億歐元的損失,其中德國損失最大。
后續影響仍將深遠
據德國財政部最新數據,目前有近500項“Cum-ex”交易正接受德國政府的調查,涉案金額達55億歐元,稅務當局至今已追回約24億歐元。
德國報紙Handelsblatt稱,包括德意志銀行前聯合首席執行官Anshu Jain及其他78位現任及前任銀行家都被德國檢察官納入了調查范圍。
而被卷入這場丑聞的金融機構多達上百家。Shields在9月份向法院表示,交易最關鍵部分——“股息補償金”(即退稅)是通過德意志交易所的結算部門Clearstream進行的,而巴克萊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等都是參與該過程的一系列主要金融機構。
交易合規技術提供商Napier首席執行官Julian Dixon認為,這起案件的連鎖反應可能會非常深遠。“其實,稅收套利結構在許多金融機構中都很普遍,‘Cum-ex’只是規避稅收法規的另一種方式而已。雖然這些計劃是由個人構想出來的,但在任何金融機構中,這種新計劃都要通過新產品委員會(NPC)的批準。因此,這些人很少會在雇主不知情的情況下這樣操作”。
在Dixon看來,事情的發展還遠未結束。Dixon表示,這起案件必將進一步引發丑聞。“我建議,全球政府和監管機構,要更清楚合法與非法套利之間的差異”。
“其實,監管機構完全可以在此案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對這些機構罰款,或譴責某個人的不良行徑……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好像很少使用這些權力。”
記者 趙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國際金融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