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的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2019年會暨京津冀金融發展論壇在首經貿召開。作為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的年度學術交流盛會,本次會議旨在聚焦京津冀金融研究熱點問題,深入探索京津冀金融領域協同發展之道,以此促進京津冀地區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服務國家智庫建設。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付志峰出席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楊開忠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張成思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胡海峰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李建軍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卓賢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尹志超教授等發表主旨演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天津財經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等兄弟單位專家學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宣傳部、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科研處、研究生院、雜志總社等單位的嘉賓和領導出席,金融學院教師和研究生代表參加了會議。高杰英教授主持了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2019年會,尹志超教授主持了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圓桌會議。
會議伊始,付志峰校長開場致辭,對出席本屆會議的各界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和衷心感謝,并簡要介紹了首經貿金融學院的發展歷程。
楊開忠教授從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發展邏輯、發展前景三個方面重點介紹了雄安新區的發展建設。他指出,雄安新區作為習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將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其他地方工作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要讓人民有工作,為老百姓提供好產品好服務,響應人民群眾的要求是雄安新區要達到的目標。
張成思教授做了題為《突破經濟增長的困境》的主題演講。張成思教授分別從宏觀層面的困境、微觀層面的困境以及面臨困境我們的思考三個方面展開。他指出服務型公司的大數據化、服務型公司的金融化、資本輪動與行業潮涌已是大勢所趨。可以通過帶動消費拉動投資的大經濟圈建設、探索世界貨幣的錨等方式突破經濟增長的困境。
胡海峰教授重點介紹了如何打造中國韌性資本市場。他指出打造韌性資本市場是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必然要求,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是建設資本強國的需要。我國資本市場雖然在市值規模等“量”的指標方面已名列前茅,但在“質”的指標方面距離資本市場強國還有較大差距。
李建軍教授做了題為《“一帶一路”與企業第四利潤源》的主旨演講。李建軍教授從微觀視角對“一帶一路”問題進行了研究。他表示,政府應加快形成支持我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體系,搭建更多的經貿合作平臺,推動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為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供配套的便利化支持,以消除企業參與國際經貿往來中的潛在障礙和各類制度性交易成本。
卓賢研究員分享了關于城市人口、就業和政策的幾點思考。他表示城市人口的變動和流動會受到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預計到203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可能進入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城鎮化率大約在75%-80%的區間。卓賢研究員提出了如下四個建議:推進體制改革以緩解勞動套利型行業壓力、依托數字紅利提高機器紅利型行業的效率、提升創新力以強化回流型行業的產業鏈基礎、抓住制造業服務化機遇鞏固內需型行業產業鏈。
尹志超教授做了題為《移動支付能否成為消費升級的助推器?》的主題演講。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移動支付的用戶已經達到10億規模。通過研究表明,移動支付提高了消費水平、降低了恩格爾系數、促進了消費多樣化,這是可以獲得直觀的解釋,并且也與大多數消費者的體驗是一致的,所以移動支付對消費行為帶來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隨后的圓桌會議,京津冀金融研究聯盟的高校代表齊聚一堂,就京津冀金融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刻的討論,與會專家各抒己見。接下來的分組論文研討,分為貨幣政策與信貸、創新與效率、金融市場與金融風險三個分會場進行,作者和參會嘉賓就論文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熱烈的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