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7日上午,微博幾次宕機。
年僅35歲的臺灣地區藝人高以翔因錄制《追我吧》,突遇不幸,搶救無效,遺憾離世。
有現場網友稱,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鐘,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蘇搶救后,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中午12時許,高以翔經紀公司杰星傳播有限公司以及《追我吧》節目組分別發布聲明,證實高以翔離世。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為“心源性猝死”。
![]() |
![]() |
|
![]() |
“拖時間”已成為國內綜藝節目錄制的常態操作,甚至有錄制連續工作48小時的情況。
![]() |
已成行業普遍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曾參加過喜劇類、選秀類、脫口秀類等多檔綜藝節目的現場錄制,不計算出發和返程的時間,僅從錄制開始到錄制結束,總時長約4~6個小時。
而這些節目的錄制地通常都在較為偏遠的大場館,倘若算上往返的時間就更長了,所以單純參加一期節目的錄制,就會讓人精疲力盡,更何況需要更早前往錄制地化妝準備的藝人,他們的準備和工作時間被無限制地拉的更長。
一般節目拍攝,藝人都會規定時長是'八個小時工作不含妝發時間',加上妝發其實十幾個小時。”國內一位資深綜藝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競技綜藝更辛苦。前期導演要做沙盤推演。你有多少條路抵達終點導演就要推演不同路徑可能出現的情況,如設計備案、機位拍攝方法等。”
![]() |
![]() |
的確,競技類綜藝的高強度和高危險性從來就存在,藝人參加節目意外受傷的事情也并非少數。
2015年,王寶強在錄制《真正男子漢》時,曾造成右腿腓骨骨折。據報道,當時,王寶強自稱受傷部位“放了鋼板,打了八個釘子”,還表示是拍攝過程中受傷最嚴重的一次。
今年3月,演員、歌手張杰在錄制一檔綜藝節目時,在“玻璃管吹乒乓球”環節,因缺氧暈倒受傷。事后,節目組總導演出面道歉并解釋,事發時仍有其他藝人等待補錄,且天色已晚。錄制強度可見一斑。
對此,上述綜藝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戶外跑男這類節目對藝人的體力要求很高,因為不能像棚內綜藝坐著只是說話。而綜藝效果得靠身體、體力,節目戲劇效果往往也是在體力不支情況下出來的。”
高以翔離世,是否會導致《追我吧》節目受影響?“我覺得這個節目后續錄制有可能會暫停,但是不會被停播。可能會被有關方面要求整改工作流程和方式。”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表示。
![]() |
高昂的藝人費用,倒逼節目“趕時間”
有觀點認為,對于《追我吧》這樣的室外明星運動類節目而言,夜間拍攝,應該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場地廣闊,不免涉及到了某些城市街道。而明星參與,又容易造成粉絲堵塞交通。所以,選擇夜間錄制,也是“兩害取其輕”。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年,慢綜藝、觀察類綜藝、科技綜藝等五花八門的節目,讓人眼花繚亂。僅從網絡綜藝來看,據廣電總局監管中心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共上線385部網綜,節目數量較2017年同比增長95%。
可見,整體綜藝節目的數量呈現井噴式發展。
龐大的數量,讓綜藝市場成為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營銷白皮書》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同比增長16.12%;節目植入品牌數量達546個,同比增長15.19%。
![]() |
綜藝展現出的強大吸金力,也加劇了行業競爭。“
不瞞你說,我已經連續十四個通宵,這半個月每天都是早上四五點回家。”國內一位知名綜藝導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道,一個節目改十次八次是少數,大部分是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修改。
高強度的拍攝、拍攝前后的各方協調,讓綜藝節目各個環節上的人員都上緊了發條。
“客戶要提意見,平臺也要提意見。不僅如此,平臺里又分不同部門:廣告、運營、制片人再加上部門主任一審二審三審。每個流程都會對節目提出自己的意見。”
上述導演說,目前客戶權利被放大是節目錄制的一大問題,“很多贊助商,除了要求權益呈現,還會對節目內容提不專業的或者非分的修改要求。”對此,上述導演舉例稱:
他曾執導的一個節目,贊助商是一個果汁。
“按照腳本藝人只要提到并且喝就可以了,結果那天客戶來現場看錄制,一定要藝人補拍一段內容并且是要求藝人說解油解膩請喝什么果汁。藝人當場怒了,說'解油解膩我為什么不喝普洱茶要喝果汁',為了這個,客戶、銷售和平臺監制現場當著藝人吵架,然后各自匯報老板。錄制只能暫停拖延兩個多小時所有一百多人耗著等待結果。”
除了來自客戶和內部協調的壓力外,節目組請藝人出鏡的高昂費用,也成為綜藝錄制需要“更快一點”的原因。
“藝人制作設備成本很多是按天來計算。高昂的藝人費用讓導演組從節約經費的角度會選擇本來兩天的內容最好一天加班錄完。”上述導演無奈表示,所以熬夜成了這個行業非常普遍的問題。
![]() |
即便把綜藝節目的運動強度和錄制時間拋開不談,猝死,本來就是身體里的一顆定時炸彈。
當你在辦公室沒日沒夜地趕項目時,身體亮出紅燈;當你在手術臺上竭盡所能挽救別人的生命時,自己的生命卻在走向終點;當你告訴學生要好好愛惜生命時,自己卻在臺燈下批改作業到深夜……生死一瞬間,猝死,就在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瞬間發生。
![]() |
一周前(11月20日下午),新華社國際部專稿中心主任、高級編輯徐勇在位于北京的辦公室中,因突發大面積心梗去世,享年56歲。一篇悼念徐勇的文章寫道:
“11月20日下午,在心梗胸痛癥狀明顯的情況下,你還在改稿子。14時34分46秒,你提交了用生命改的最后一條稿子。半小時后,15時05分,你發微信說:‘1702,需要急救。"
最快速度送到醫院。醫生痛惜不已:“哪怕早10分鐘送來都好!”
每年猝死的人不在少數,而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國家心血管中心的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高達55萬,位居世界第一。
![]() |
需高度警惕猝死發生
據生命時報此前報道,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當身體出現以下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發生。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后胸悶,休息后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癥狀,近期癥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2.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3.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
心率小于50次,血壓變低,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 |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于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后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應非常警惕,盡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于感冒1~2周后,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癥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記者|杜蔚 董興生 杜毅編輯|趙云 杜波
溫馨提示:歡迎點擊每經微信菜單欄“每經整點”欄目,掌握最新最熱財經資訊,財經新聞整點報。)
![]()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