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2019中華股權投資協會(CVCA)年會暨中國PE/VC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辦。數十位中國頂級PE/VC投資人、主流LP/GP、數百位專業投資人士及多家媒體記者齊聚一堂。本次論壇分別從PE、VC、LP、GP等各自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宏觀趨勢和行業策略,前瞻發展新機遇。
中華股權投資協會理事長、德弘資本董事長劉海峰在論壇現場致開幕詞:“非常感謝大家出席CVCA一年一度的年會。CVCA是大中華區最早創建的國際化、專業化的行業協會。多年來,CVCA匯聚了一大批國內外最知名的、最具影響力的機構,理事單位及會員機構在中國的投資不僅推動了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繁榮,也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們希望借助CVCA年會,搭建一個公開、公正的行業交流平臺,為大家分享最真實的行業聲音。”
高盛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行部聯席主管蔡衛代表聯合主辦方進行致辭,他講到:“CVCA是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協會,今天的CVCA年會也是行業內最重要的盛會。今天很高興來到年會現場,與大家分享關于市場、關于行業、關于投資的觀點。對高盛來說,我們對中國市場是樂觀的,我們希望高盛可以更多的參與到更加開放的、更加國際化的、不斷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趨勢以及國內外宏觀挑戰加劇,PE如何才能穩步前進?投資哪些行業最能抵御風險乃至逆周期獲利?太盟投資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單偉建、德弘資本董事長劉海峰、TPG中國管理合伙人孫強、鼎暉投資董事長吳尚志、春華資本集團創始合伙人及董事長胡祖六,進行了主題為《PE看宏觀趨勢和行業策略》的深入探討。
單偉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當下宏觀經濟下如何進行投資,我個人認為,應該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要認真分析宏觀環境;第二,要做好最壞的準備;第三,有辦法保護自己,規避風險;第四,不要失去對宏觀的信心。
劉海峰: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依然蘊藏眾多投資機會。在這一宏觀環境下,PE投資人不僅要以非常自律的心態,選擇真正懂的行業,深入了解企業本質;還要更加遵循價值投資理念,做好投后管理,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才能實現跨周期的優異回報。
孫強:從中長期來看,我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態度。近年來,中國市場出現新的變化,如中國城市化2.0時代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等,這些變化給中國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但這一時期下,無論是投資還是退出,投資人都要保持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
吳尚志:跨境并購是被投企業自然成長后的必然趨勢,在這一趨勢下,鼎暉開始較多的參與到跨國并購的投資中來,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的認可過程比我們預期的要慢。
胡祖六:在當前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與國際保護主義勢力高漲的大環境下,各種風險與不確定性顯著增加。投資者要保持清醒、審慎,避免盲目冒進。中國需要加速深化市場化改革,克服體制性障礙,不斷釋放內在優勢,挖掘增長潛力。從中長期看,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與結構轉型機遇。盡管有些行業面臨產能過剩與去杠桿的壓力,表現比較低迷,但依然有很多新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比如消費、服務和科技驅動的“新經濟”產業。
高科技投資遭美國封殺,大熱行業遇挫,VC如何尋找下一個創新浪潮?風口過后,VC行業在看一些什么新的大趨勢?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高通全球副總裁兼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及總裁陳浩、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科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尹驍堯,在主題為《VC看宏觀趨勢和行業策略》的討論中,表達了獨到的見解。
鄺子平:雖然大家都在說資本寒冬,但從整個行業來看,總體感覺還好,有很多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是完成了相當規模的新基金的募集。另外大家都在討論資本供應的周期性變化,就多年的從業經歷來看,在過去十幾年里經常發生這種周期性變化,且每個周期都不會太長。
劉二海:關于資本供應的變化,我認為一方面是周期性變化,另一方面是結構性變化。周期性變化體現為一級市場擴容,一級、二級市場間的分配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進入到調整階段,這一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結構性變化方面,投資人明顯感覺到資本效率在降低,這時候,增加技術和創新等資本之外的其他要素變得尤為重要。
沈勁:人工智能的落地有一些TO C的感覺,從論文到落地,閉環很短,所以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比較快,但不是所有的TO B企業都能發展的那么快,那么大。轉型后要用不同的思維、心態,去培育、支持TO B企業。
陳浩:TO B在中國的機會已真正到來。首先,無論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體量還是企業需求、形式都發生很大變化,很多創新公司,也能創造很好的收益。其次,人才和技術不斷積累,尤其是中國很多中小企業都在積累TO B的技術,將來一定會爆發。另外,資本和資本市場不斷推動,比如科創板退出是對技術型公司上市非常重要的。
周逵:應用創新的窗口期對創新企業而言尤為重要,如果不把握住窗口期特點,企業可能就會錯失發展機會。這是一些企業在一個特定階段需要燒大錢支持實現快速擴張的重要原因。從基金管理角度來看,應對資本起伏周期挑戰最好的方案,一是找長錢、二是看長線。
符績勛:美國企業互聯網的產業結構和中國不一樣,這也導致有些模式不太適合中國,但有一些對于價值的認定邏輯還是可以借鑒的。我們相信,中國未來10-20年將成長出屬于自己的TO B的企業,它肯定和美國企業是不一樣的,但具體會有哪些不同,我們也在尋找這個答案。
尹驍堯:科創板帶來了新的期待,包括人民幣基金,都覺得這為退出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路徑。但是目前來看,似乎科創板并未達到大家的預期,注冊制也并不意味著上報后就可以一帆風順,推進過程中還是會存在很多挑戰。相對而言,滿足條件的企業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依然確定性較高,三大交易所也在與時俱進,試圖吸引更多中國背景公司。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LP將把目光落在哪里,將如何甄選真正具有抗周期能力的GP?GP又該如何保持長遠競爭力獲得LP青睞?Asia Alternatives合伙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徐紅江、阿爾卑斯投資合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雯雯、行健資本集團合伙人和亞太區主管蘇維洲、HarbourVest Partners董事總經理單麗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股權資產部(實業投資部)副主任鮑絳,在《主流LP如何看待融資策略及如何衡量GP》主題論壇中,深入探析未來發展新方向。
徐紅江:從基金權益二級市場在亞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GP的認知更加成熟,心態也變得更平和,這說到底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LP在二級市場出售基金權益,有時是出于重新平衡全球投資組合的考慮,并不意味著對基金或市場有不同的看法。
朱雯雯:在中國做投資確實很難,相比歐美成熟市場,很多條件都沒有達到,比如管理人的素質,不僅是基金管理人、更主要是企業管理人的素質,還有待繼續提高;高度專業的管理人依然非常缺乏。投資人能做的,就是買好的企業,找到好的管理人,做好投后增值服務,在中國特別的投資和運營環境中,跟企業管理人共同搞好公司增值,這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
蘇維洲:面對新形勢、新周期,在投資基本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對一些行業、策略會持謹慎態度。比如,新貿易環境下,如果跨境是基金大策略的一部分,我們會謹慎一些。行業方面,不管是教育還是醫療,如果基金不能專注、深耕行業,我們也會謹慎。未來,我們看好細分領域的增長型基金,比如醫療器械,除了看基金的團隊、歷史業績、策略等,我們更關注基金是否對行業、資源和監管有獨特的理解。
單麗紅:從HarbourVest多年的經驗來看,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不斷完善配置,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整體風險,即便市場面臨下行壓力,LP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目前在中國,賺快錢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下一階段我們會更看重GP的真正實力,我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精通,二是專注,三是格局。
鮑絳:LP最終目的是要實現退出,但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退出確實挑戰比較大,時間周期有點長。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國內缺少長期機構投資者,二是退出渠道相對來說比較狹窄,三是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是兩個不同的“江湖”,很多做美元基金出身的GP在管理人民幣基金時,會發現以往的經驗并不完全適用。
在經濟放緩形勢下,有效的投后管理和運營提升成為幫助企業跨越周期不可或缺的力量。什么樣的投后管理參與和運作在中國市場環境下能有效為被投公司增加價值?太盟亞洲資本總裁及合伙人邱中偉、中金公司總裁助理兼投資銀行執行負責人王晟、高盛(亞洲)商業銀行部聯席主管許明茵、KKR大中華區主管楊文鈞、貝恩投資私募股權(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竺稼、普華永道主管合伙人張勤,就《如何有效做好投后管理增值》分享了各自的經驗。
邱中偉:在投資行業內有句話,“會投資的是徒弟,會退出的是師父”。在中國經濟進入調整的新時期下,幫助企業做好投后管理,實現價值增長尤為重要。
王晟: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其資本市場的選擇很多,有A股、港股、美股及新加坡和英國資本市場。但就A股來說,今年的改革也可謂是波瀾壯闊,比如科創板、創業板等,很多企業都在問投資者,到底應該怎樣選擇資本市場。因此,如何精準把握各大資本市場的變化,幫助企業選好上市板塊,以實現跨市場的盈利,對投資機構來講尤為重要。
許明茵:在中國,很多企業DNA與管理層是一致的。作為投資人,在投資進入前,對管理層的認同十分重要。只有對管理層認同了,進入后才能錦上添花,幫他做大做強,從而獲得優異回報。
楊文鈞:對于投后管理,我個人認為有三點很重要,首先,如果團隊分為投資和投后團隊,那么投后團隊需要在投資初期就介入,這樣才能對公司有深入了解,針對性幫助公司進行改進;其次,投后管理團隊需要有實際作戰經驗,而非紙上談兵;最后,投資之前要做好規劃。另外,對于成長性的企業而言,管理團隊是掌舵者,因此,VC投資在投后管理上更多的是支援角色,可以提升其戰術,但改變其戰略幾乎是不可能的,這與PE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竺稼:投后管理是投資者的核心技能,也是投資中的關鍵環節。投后管理不是等企業出了問題才去解決,而是在投資之初就要對投后有一個初步的預估,能幫助企業做什么,怎樣才能讓企業潛能充分發揮,這才是投后管理的關鍵。
張勤: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企業內部能夠搭建一個初步的團隊尤為重要,這關系著我們提供的咨詢建議能否獲得充分執行。同時,我們始終認為要“授之以漁”,才能夠真正的幫助企業提升團隊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也需要企業內部能夠先搭建一個有一定能力的團隊。
中美博弈下的世界新格局,激發了中國技術創新和本土模式的崛起,這會給中國早期投資者和創業者帶來什么樣的挑戰和機遇?創世伙伴資本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信中利資本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汪潮涌、京東集團副總裁兼人工智能事業部總裁周伯文、紅點中國創始及主管合伙人袁文達、德勤合伙人濮清璐,全面解讀新領域、新趨勢和新機遇。
周煒:從最初的美國全面擁抱中國,到如今的割裂和越來越多的警惕,以后不見得是完全對立的。長期摩擦的情況下,可能大家都會需要一個備份系統,中國的投資、創業也都會多一個機會。
牛奎光:數據的迭代是中國的一大優勢。中國的技術可以在不完全成熟的時候和市場聯合衍化并不斷的迭代,從而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中國用戶端的數字化環境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發展生產效率、技術應用的十年。而我們目前所遇到的障礙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汪潮涌:二十年過去,今天我們還在談論“新領域、新趨勢、新挑戰”的老話題,但又是新內容。有些機會是一脈相承的、有連貫性的,今天的機會建立在過去行業成長的基礎之上。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也產生了新的趨勢,即生態化、產業化、陣容化、應用場景的多元化以及國際化。
周伯文:硬核科技TO B技術服務這個商業模式在中國應該會有一個向好的轉折點發生。企業的技術需求,隨著更好成本控制的精細化管理的升級,會更進一步加強;從技術服務供給端來看,隨著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企業自研的人才供給在減少,兩者結合的情況下,我認為硬核科技TO B在中國會有機會,但服務不僅僅是單純地為企業提供一個點的價值服務,而最好是帶著技術從業務切入進去,解決企業核心業務流程,并不只是作為一個簡單地管理工具。
袁文達:關于中美貿易摩擦,我們都不愿意看到“脫鉤”現象,但或多或少都可能會發生。兩國業界之間曾建立的信任受到嚴重打擊和損傷。從行業投資角度來看,這也為軟件國產化、芯片領域帶來巨大發展機會,中國的底層技術將越來越多擁有自主性、可控性。
濮清璐:5G將對未來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從技術特性來看,5G擁有4G的不可替代的三大特性。從賦能的角度來看,5G覆蓋的行業更加全面,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這兩個領域,中國既有技術又有應用場景,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回顧過去30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從懵懂稚嫩到成熟理性,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推動行業及社會發展的成功案例。年會現場CVCA特邀麥當勞、泰格醫藥(300347,股吧)案例主導人,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得軍、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為大家回顧投資案例的整個過程,并分享他們對于案例的總結與思考。高鵠資本管理合伙人金明作為案例提問人從交易背景、風險與挑戰、投后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提問。
羅得軍:麥當勞是全球快餐行業的市場領導者,其核心商業模式是特許加盟模式。2016年麥當勞希望進一步提升其全球體系內的加盟比例,希望從外部引入合作伙伴,助力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2017年,中信資本聯合中信集團和凱雷獲得了麥當勞中國及香港80%的股權。交易完成后,中信資本幫助麥當勞管理層部署中長期規劃、對接本土資源,同時在外送,數字化營銷等關鍵領域,推動麥當勞做出大膽嘗試。
胡旭波:投資泰格醫藥一是看好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增長潛力,二是基于對該公司團隊的信任。泰格醫藥團隊具備領先的業務能力、對質量把控嚴格且將業務能力聚焦在創新藥的臨床研究實驗上。此外,泰格醫藥創始人葉小平博士格局高、非常善于吸引和聚攏人才。而最大的交易風險來自于行業競爭,公司的成長性可能不及預期。啟明創投對泰格醫藥的投資,是一次很大的成功,實現了雙贏。十年來泰格醫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確立了行業龍頭地位。啟明創投也在項目退出后獲得了高額回報。
中華股權投資協會(CVCA)始終通過積極的對話機制,增進國內及國際間LP與GP、PE/VC投資者與政府及創業者的交流,不斷為推動行業的發展做出努力。成立17年來,CVCA對中國PE/VC行業發展的影響作用與日俱增,現已有近百家常規會員及聯席會員公司且會員數量仍在不斷地增加。未來,CVCA將不斷整合行業資源,為支持中國PE/VC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