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2019年12月6-9日,以“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為主題的第八屆“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三亞海棠灣保利瑰麗酒店召開,本屆論壇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指導,《財經》(博客,微博)雜志、財經網(博客,微博)和《財經智庫》主辦,中國保利集團戰略支持,北京中藝基金會特別支持,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在“全體大會:全球經濟展望與秩序重塑”論壇上,主持人何剛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問題:第一、對于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尤其是2020年,現在有很多有很多爭論和不同的看法,對于放緩的問題、衰退的問題,五位分別對明年的經濟形勢怎么看?主要的關切點、爭論點和風險點是什么?第二、關于對策。對明年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各方面在最近有非常多的政策和選擇,國際組織、專家學者和決策人士都在提出不同的看法,五位建議是什么?什么樣的對策可能是比較有效的?第三、新的全球變局當中,美國的角色和新的全球經濟的治理結構有什么樣的變化?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
曹遠征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論壇上針對這些問題發表演講:
從目前的情況看,明年全球經濟肯定是下行的,會顯著低于今年的增長水平。現在的核心問題還不是經濟下行不下行,是這個下行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從市場看來,經濟下行是不是很多發達國家衰退,這種衰退會不會導致新的金融危機的發生,換言之,會不會出現2008年的金融危機,于是黃金價格大幅暴漲,現在已經漲到1500美元以上。
從較長的時期來看,我們世界經濟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今年是金融危機爆發第11個年頭,如果從金融危機10年的情況來看,基本可以總結一句話,就是一個低迷的或者無增長的復蘇。所謂低迷和無增長的核心含義是全球的全要素生產率都在持續下降,意味著技術進步的速度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在技術進步速度不快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主要靠市場擴張,但是我們也看到,危機以后全球總需求或者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了經濟增長速度,民族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全球采取的手段是寬松的全球貨幣政策,貨幣寬松到如此地步經濟還沒有增長,以美國為例,現在利率2.25%,充分反映了世界經濟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是經濟增長變換,同時為了維持經濟增長,杠桿變高變長,如果經濟再變差,杠桿維持不住,或者出現2008年以快速去杠桿為代表的金融危機,這是我們對明年的一個理解。美國的降息是預防性的,能不能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讓市場安撫一下,不至于很快到了金融危機的局面,能不能躲過去。
但是,大家要觀察一下,今年一開始全球很多大的國家都開始降息,不僅僅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降息的步驟完全不一樣,歐洲已經進入零利率,美國多少還有空間,在2%,往零的方向還能再降一點,中國利率維持在4%左右,全球的貨幣政策出現了三個狀態,假如中國還是個正常的狀態,美國已經不正常了,歐洲是個極端的狀態,我們不能理解利率為負的情況下是怎么操作的,它一定會變為另外一個安排,把現金存銀行要收保管費,這就是負利率,如果你去銀行貸款,政府要給你貼息,這就是負利率。歐洲銀行業現在大幅在裁員,這個政策能不能起到效果?日本是這個政策的發明者,到目前為止,安倍的目標是達到通貨膨脹2%,但始終沒有做到。
從歷史上來說,很多國家貨幣政策已經走到了極限,未來怎么辦?其實我想說的是,全球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就是說用貨幣政策實施財政擴張,意思是說,如果通貨膨脹不顯著出現,貨幣就可以無限發行,無限發行貨幣購買國債,用財政開支來支持經濟增長,這就是負利率的國債發行,而且已經占了市場的相當大的比例,我們預計明年還會有更大比例的負利率債券的發行,它的主要購買方就是央行。這個政策的影子很早就能看到,QE就是中央銀行購買,如果利率降到零,政策就變成了印鈔票,這可能會成為明年預防性或者常態性的政策,問題是后果會什么樣?其實我們看到全球在進入秩序通縮的過程,如此大規模發行貨幣,又如此大規模支持財政開支,全球的物價并沒有上升,但問題是,哪天上升了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如果在通縮期間,貿易摩擦一定加大的,靈活的宏觀政策一定是頻頻出現的,但我想說,可能是未來全球協調的一個宏觀政策必須得有準備,得有框架,否則的話,真是洪水來了不知道怎么應對,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格局的變化,還不僅僅是個貿易的問題,可能在金融格局、在貨幣政策、財政安排等方面有重大的變化,必須留心,必須關注,才能加以應對。
何剛:曹老師,剛才您提到貨幣政策的財政化,由此帶來的債務的風險加大和投資效率可預見的偏低,對這兩點怎么看?
曹遠征:這樣做下去債務肯定是持續加大的,杠桿加長的,但國際上發生了一些看法的變化,負債率不在于多高,而是能否再維持。換言之,杠桿的堅決條件就是企業有付息的能力。對逆周期操作有新的考慮,如果經濟下行期間進行逆周期操作,杠桿一定得下去。中國今年的貨幣政策就是這樣的,去年出口產業是中國現金的來源,如果現金不足付息就困難,杠桿就有衰退的可能性,今年結果大量補充流動性,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宏觀杠桿率去上升了,而去年比今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加杠桿維持穩定,這是一種操作的新考慮。
現在遇到一個新問題,就是經濟長期低迷,這種操作是不是要長期化?這是財政貨幣化的核心問題。它的邏輯是,如果不出現通貨膨脹,這個政策可以長期化。過去我們說,這種政策是反危機政策使用的,現在變成反低迷來使用,唯一的問題,我不知道這個低迷時間有多長?不知道在低迷中是不是會出現通貨膨脹?各國在采取政策的時候,盡管理論講了很多,但采取的步驟還是很慎重的,現在沒有一家央行說,我一定要這樣,只說作為一個技術性安排是這樣的,如果一旦情況轉好,還要回到正常貨幣政策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