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休眠期,安全越冬,殺蟲滅菌;二月:發芽期,提早發芽促早發……”從種植到采收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尤其是病蟲害防治、農藥施用次數等,都標注得一清二楚。如今,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種植茭白的家庭農場里,都有著這樣一幅《雙季茭白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圖》。還不只是茭白,茶葉、生豬、水產品等產業都制定了全程標準化生產圖。因為能按圖生產、標準化治理,放心農產品(000061,股吧)種植在衢江風生水起。為打造放心農業優良的環境基礎,衢江從土壤、水質、空氣入手,構建立體的產地環境保護體系。建立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對全區家庭農場、企業進行土壤環境普查,并根據各地的土壤環境質量,科學計劃生產布局,環境不達標,果斷不種果種菜;推行“五水共治”,投入5億多元資金推進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將近300萬頭的生豬飼養量削減至59萬頭之內;為降低粉塵污染,一次性關閉上方鎮鈣產業160多家石灰土窯和輕鈣企業。
衢江區自2013年起,從抓土地規模流轉入手,構建放心農業八大體系,全域、全產業鏈發展放心農業,創成了“全國首批10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全國50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和“全國10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此外,還成功承辦全國首屆生態循環農業現場會,成為G20杭州峰會農產品主供地。以富里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為核心的中國(衢江)食品安全創新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打造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產品、國際標準。
深化產地環境保護體系。嚴抓治水,將生豬養殖場治理納入第三方智能化監管平臺,全面實現污染零排放。嚴測治土,按不同地域布置土壤污染監測點,對數據進行分析評價并科學處理,切實做到農業生產全程清潔化。
深化農業標準生產體系。出臺《衢江區國家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統籌財政專項資金惠及現代農業;梳理出一批對衢江放心農業發展有支撐作用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訂并實施。
深化生產經營誠信體系。實現信息動態管理,定期發布食用農產品放心指數。強化經營主體第一責任人意識,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自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實行農產品經營“黑名單”制度,對列入誠信“黑名單”的,要在主流媒體曝光,禁止其產品入市。建立涉農資金安排負面清單。
深化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加大二維碼追溯力度,并列入生產經營誠信中,倒逼誠信經營。建立區、鄉、村三級聯動的農產品安全監管網絡聯動機制,并實行責任追究。不定期地開展放心農產品專項督查,重點督查農產品監管檢測、農業標準化生產等問題,確保從源頭上堵牢劣質農產品流入市場。
深化農資市場監管體系。建立、完善農資銷售追溯體系,從源頭上嚴防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進入市場,并嚴厲查處“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深化產品檢驗檢測體系。整合本地檢測資源,與省農科院質標所等第三方檢測單位合作,強化人員、設備、技術的支撐,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
深化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大力引進高智慧科技企業,注重農業領域科技創新,積極“借腦引智”,先后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出臺人才激勵政策,先后有博士、海歸精英、農業專家開展戰略合作。
深化多元營銷市場體系。為農產品品牌提升和知名度搭建平臺,打造運營品牌化。
此外,衢江區先后開通家庭農場免費直通車,建立衢江農產品放心指數定期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紅黑榜”和家庭信用評級制度,形成以區監管檢測中心為龍頭,鄉鎮監管檢測站、村級監管點、市場檢測點為基礎,生產主體快速檢測室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網絡,初步建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誠信體系、監管機制和追溯系統。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啟真閣。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