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術是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它不僅可以為大眾帶來良好的移動互聯網體驗,還將成為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政務、智慧城市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支撐。因此,5G被視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
中國高度重視5G戰略,國家層面不斷地大力推進5G技術、標準和產業的發展。例如,在網絡強國、制造強國、“十三五”規劃、信息化發展戰略等戰略規劃中,均對推動5G發展做出了明確部署。“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5G技術研究并啟動5G商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更是強調,要積極開展5G技術的研發、標準和產業化布局,2020年取得突破性進展,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于2013年2月支持產業界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與國際同步全面開展5G研發。與此同時,科技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和“863計劃”積極部署5G研發課題,大力支持5G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尤其是國務院在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在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布局實時協同人工智能的5G增強技術研發及應用,建設面向空間協同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導航定位網絡,加強智能感知物聯網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設施建設,發展支撐智能化的工業互聯網、面向無人駕駛的車聯網等,研究智能化網絡安全架構,加快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推進天基信息網、未來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的全面融合。
隨著中國加快實施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發展,5G將更廣泛且深刻地融入工業領域,工廠車間中將出現更多的5G局域網無線連接,將促使工廠車間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有效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促進工廠車間提質增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預計,到2030年,中國工業領域中的5G相關投入(通信設備和通信服務)約達2000億元。5G 技術可以幫助制造業的生產操作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同時提高安全性并降低維護成本,實現“智能工廠”。例如,通過5G 移動網絡遠程控制,監控和動態配置工業機器人,使它們通過自我優化來改進流程;通過5G移動網絡推動增強現實(AR)在工廠里的應用,可以支持培訓、維護、施工和維修。
醫療系統需要更快、更高效的網絡來跟上它處理的大量數據,從詳細的患者信息到臨床研究,再到高分辨率的MRI(磁共振成像)和CT圖像。5G技術運用于醫療行業,將有效滿足如遠程醫療過程中低時延、高清畫質和高可靠、高穩定等要求,推動遠程醫療應用快速普及,實現對患者(特別是邊遠地區患者)進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例如,5G可以使遠程監控設備在將患者健康數據實時發送給醫生的同時,擁有更長的電池壽命;遠程機器人手術也可以利用5G 低延遲和高吞吐量通信的特點,通過5G傳輸高清圖像流,促進遠程手術的精準實現。《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預計,到2030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中的5G相關投入(通信設備和通信服務)將達640億元。
5G也將在多個層面顛覆媒體和娛樂,包括移動媒體、移動廣告、家庭寬帶和電視。由于5G的低延遲特性,流式視頻不太可能停止或卡頓。在5G網絡上,電影下載將從平均7分鐘減少到僅6秒。在瀏覽社交媒體、游戲、流媒體音樂以及下載電影和節目時,5G 將為人們平均每月節省23小時的下載時間。根據世界電信產業界富有權威性的中立咨詢顧問公司Ovum進行的一項研究,未來10年,全球媒體行業將通過5G技術實現的新服務和應用獲得驚人的765億美元累計收入。
當然,5G能實現的場景不止這些。《5G賦能:行業應用與創新》一書完整地描繪了5G的行業應用與創新,值得我們品讀研究(作者:王喜文,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委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