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記者發現,今年下半年以來,各機構紛紛展開搶人模式,社招校招均有啟動。其中,惠理和施羅德均面向2020年的畢業生在中國國內開展校招宣講會;貝萊德、富達國際和未來益財等機構則通過社招渠道招攬基金經理、分析師等多個重要職位。
國內私募也“戰斗力”十足,開啟高薪搶人模式,特別是針對量化投資領域的人才,部分頭部私募甚至為此每年付出500萬獵頭費。還有新晉百億私募和華為一起搶天才少年,優秀的本科應屆生也給出了百萬年薪。社招校招雙管齊下
今年下半年,貝萊德曾放出大量招聘職位,包括市場助理、COO辦公室業務經理和中國經濟及市場研究崗等。
![]() |
![]() |
![]() |
惠理基金于10月底在上海開展了校招宣講會,宣講低點定在了復旦、上財和上交三個目標院校。
![]() |
![]() |
![]() |
外資私募瘋狂搶人的舉動下,折射出的是規模擴張和產品發行造成的人手不足。
下表是外資私募于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產品,共計38只。相比2018年總計23只的產品數量,增長了65%。
![]() |
![]() |
以2019年開啟校招的惠理為例,2018年至2019年,惠理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共成立8只產品,處于外資私募中的前列水平。
相似地,同樣于2019開啟校招的施羅德投資也于2019年成立5只產品,數量相當可觀。
近些年來,我國的資本市場正在持續為國外資本打開。
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此后,協會發布了《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填報說明》,由此拉開了外資私募登記序幕,僅當年就有10家外資私募先后登記。
2019年10月11日,證監會正式明確券商、基金、期貨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時點,采取三步走策略: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12月1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2019年12月,已獲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資格的機構,可以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公募基金,即“私轉公”的申請流程已經開啟。
外資私募在擁抱中國市場的同時,面對越來越多的機會,自然需要儲備足夠的人才。以“私轉公”為例,據業內人士透露,富達、貝萊德、路博邁、瑞銀等多家外資私募已經將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提上日程,相比私募,公募需要的業務條線更多,職能部門也更多,因此在“私轉公”的道路上,人才必須先行。
國內私募開啟高薪搶人模式
今年以來,國內私募也開啟了高薪“搶人”模式,特別是針對量化投資領域的人才,部分頭部私募甚至開出百萬年薪。
其中廣州博牛私募證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給出了年薪103萬-139萬招聘基金經理(量化對沖),新晉百億私募幻方量化創始合伙人徐進表示公司今年已經招了很多百萬年薪的人,和華為一起搶天才少年,優秀的本科應屆生也給出了百萬年薪。另有消息顯示,有頭部私募為了尋找優秀人才,每年付出500萬元獵頭費。
![]()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