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戰,躬身入局,皆為我輩中人。”
文丨獵云網 ID:ilieyun
作者丨李未 編輯丨艾范巴黎
2019年12月31日20:30,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胖曾發下大愿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五場,也是倒數第十六場。
今年的演講主題是——基本盤。也就是不去看那些一驚一乍的標題,人云亦云的情緒,而是轉過頭,看手中的資源,腳下的道路。只有基于基本盤,才能看清我們自己的努力方向。
羅振宇表示:“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直面挑戰,躬身入局,皆為我輩中人。”
羅振宇稱:我輩正處于一個持續上升的通道中。現在的中國已經從電梯模式切換到攀巖模式,下一步往哪里爬,每一步都在考驗我們的創造力和選擇能力。
中國消費市場的三大機會
羅振宇認為:當前中國的消費市場存在三大機會:新基礎設施、中國紅利、創造一個世界級品牌。
新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指的不僅僅是鐵路、公路和機場。它指的是一個創新者可以放心甩出去,讓別人干的所有事。其中,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實力就是堅強的后盾。
有了這些基礎設施,哪怕你身處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只要你懂需求、會表達、能溝通。你都可以把這些基礎設施利用起來,成為你自己的抓手。以抖音、快手上的電商直播為例,羅振宇表示:這是一個全球唯一的、一層一層累加的、規模、深度、復雜性都極其恐怖的新基礎設施體系。
中國紅利
羅振宇表示:中國這個詞,以及背后的那一整套文化符號,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原生的,是天然的。這一代的年輕人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和我們的文化傳承接上了脈。
羅振宇認為,今天幾乎所有的消費品類,都迎來了一個通過中國紅利而再做一遍的機會。“中國紅利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個時代噴涌而出,可以最快地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認同。只要在這個國家里,都能把它變成自己的抓手。”
創造一個世界級品牌
得到App總編輯李翔總結到:巨大的財富創造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整個社會結構和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其中一定會帶來一批世界性品牌的崛起。
所以,關于中國消費市場的機會,羅振宇總結為:利用中國紅利和新基礎設施,創造一個世界級品牌。雖然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挑戰。“但是我們知道,就在這幾年,它一定會發生。”
錢從哪里來
2018年,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來自于勞動所得;一條是27%,投資所得。羅振宇表示:隨著中國開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以及人工智能普及化的影響,中國人的財富狀態,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概括起來就是:人和人的連接,正在決定社會財富的創造、分配和轉移。“每一個人的財富狀況,不僅取決于自己的能力,還取決于自己有什么樣的人際連接能力。”
關于老職業的新變化,羅振宇表示:本領可能會過時,資本可能會貶值。但是,人和人之間的連接,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不管什么職業,在所有的選擇關頭,多和人連接,保證沒壞處。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財富能力變強,就需要弄清楚:你是誰?你干啥?你為誰干?別人需要你嗎?你干了之后,社會變得更好了么?羅振宇表示:“這五個問題你答得越清楚,你的財富能力就越強。”
教育在發生什么變化?
羅振宇表示:教育本來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課堂,而是人點亮人。而課程的本質是激發稟賦,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
其實,教育是一個無所不在的東西。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
羅振宇宣布,得到計劃將向全社會捐贈4155個小時公益講座時間。而且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這個時長擴展到1萬、10萬、乃至更多。
中國科技創新下一步?
很多高精尖領域的技術,已經不是中國單方面向上取經,而是變成中國與世界共同編程。
羅振宇表示:在技術世界,中國公司不僅有存在感,存在感還在增加。不僅是5G,還包括新能源汽車、藥品研發、無人機等很多領域都在發生。以5G為例,根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公布的數字:1. 中國公司擁有36%的5G標準必要專利。2. 中國公司的這個數字,比4G時代翻了一倍。
回到科技創新這件事上,羅振宇表示,中國制造有很大優勢,手中握有:規模、速度、成本控制能力這三張底牌。因為有這些底牌,盡管美國的政客們,總是勸科技創新企業離開中國,但是企業很現實,他們傾向于跟全球最大的供應鏈和市場在一起。如果他們搬離了中國,不僅僅會丟掉供應鏈,還會丟掉市場。
與此同時,羅振宇也提醒所有人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真實世界是一張包含了美國中國在內的,由全世界研發者、制造者、供應鏈共同組成的、遍及全球的創新網絡。這里面沒有輸贏問題,只有貢獻大小問題。誰貢獻大,誰就更重要。誰在這個網絡的位置更重要,誰就更有話語權。
對于“中國會不會因為被掐住創新的上游而窒息”這一問題,王煜全老師的《創新生態報告》中給出了解答:我們和任何國家之間,都已經不是誰上游誰下游,誰輸誰贏的關系。羅振宇認為:“我輩中人,不應該在這個層面上糾纏,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正迎來一個歷史級的機會,就是:有機會共建一張全新的全球創新網絡。我輩中人只有一個姿勢,干就是了。”
中國制造的優勢會消失嗎?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現在中國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是人類歷史上,頭一次有國家做到這點。
然而,羅振宇也提醒所有人注意:今天在談中國制造的能力,不應該只看到它歷史上的優勢,更應該看到在新條件下,正在長出來的那些能力。比如柔性制造、智慧制造。
關于制造業流失這一問題,施展老師表示:他既沒有說轉移了,也沒說,不會轉移。而是說,中國制造正在溢出。羅振宇展開分享到,中國制造不是在以一種線性的方式轉移,你有了,我就沒有。而是在以一種網絡的方式,向外生長、擴展、延伸。你有了,是對我的增強。
我們過去理解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系,都是“轉移視角”,都在談競爭、說輸贏、就是資源有限,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但是施展老師給了我們一個新視角,你也可以把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系,看成是一個網絡。羅振宇表示:網絡的特征是,接入網絡的節點越多,這個網絡的價值就越大。
中國人正在展現一種,空前強大且獨有的能力。那就是:結網能力。羅振宇表示:“這個網絡的擴展,從第一次全球化開始,已經持續了幾百年,沿途不斷有人加入。每一代人都是一面往前走,一面往回看,一面完成個人的奮斗使命,一面擴展全人類的協作網絡。”
最后,羅振宇表示:我輩中人,不要忽視這些緩慢而巨大的變化。因為這些變化緩慢、持續而堅定,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我們對這個時代充滿信心。
以上圖片源于得到公眾號
和有趣的人飆車,獵云讀者群歡迎你
(微信號:lieyunwang07)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獵云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