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黃金之前,首先讓我們來真正弄清楚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投資和投機這兩個詞,沒有褒義或貶義的分別,在不同金融詞典上有著不完全一致的說法,金融學家、經濟學家、投資人也都有著各自不盡相同的詮釋,以致于經常混用這兩個詞兒。而普通大眾則更無法準確的把投資和投機區分開來。在我所聽過的多個定義中,這個解釋最為簡明準確。
投資——基于價值的變動
投機——基于價格的變動
投資的收益,是來自于投資物所產生的新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于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即,投資的收益來自于做大的財富蛋糕;而投機的收益只是來自于價格的波動。也就是說,凡是靠價差獲利的,都不是投資行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黃金似乎是公認的投資品種,那就是因為沒有分清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以致把投資品和投機品也混淆了。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黃金不具有投資價值,但是,由于金價往往受到政治、經濟、戰爭等消息面的影響而上下起伏很大,使得黃金可以利用價差獲利,即擁有了投機價值。
所以,我們討論黃金“保不保值”實際要看“投機”時的買入價。再值錢的商品也要看你在哪個價位買入。在合理價位之下買入才會物超所值,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一旦超越了合理價位買入,你便進入了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即投機炒作的零和游戲中。只要沒人接你的棒,你就成了最后的那個“傻瓜”,你所投入的錢便落入了他人的腰包。
而投機客正是趁著價格的暴漲暴跌獲利。芝加哥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就證實,在黃金與原油大漲大跌的年份中,70%- 80%以上是投機行為造成的。
大家是不是常聽人念叨:某人幾年前買入黃金,現在財富翻了幾倍;某人幾年前在北京買了幾套房子,現在已是千萬富翁了。沒錯,這些恐怕都是事實,因為發財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樂道,而虧錢的窩囊事兒可沒人愿意提。
政治危機和戰爭亂世是不是一定可以買黃金呢?1990年9月5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價從370美元反彈至417美元,又往下打回383美元。
當戰爭或沖突爆發之前。這個時候黃金價格受到投資者“情緒”的推動,往往會呈現比較大概率的上漲趨勢,因為戰爭即將發生,對人們的恐慌情緒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
當戰爭正在進行中。這一環節的黃金價格主要是受人們對戰爭發展的前景預測影響,如果人們對當前戰爭的規模和水平及發展的趨勢持樂觀態度,那么就會抑制黃金上漲,反之如果人們對戰爭發展持悲觀態度,那么將會進一步提升國際金價。
當戰爭結束或者進入尾聲。這一時期可以證明當前的地區沖突已經逐漸平靜,所以在這個階段,國際市場中的黃金價格會呈現明顯的下跌概率。
在這三個階段的過程中,也不乏由消息面引發的暴漲暴跌的階段性插曲。
經濟或金融危機是不是一定可以買黃金呢?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國在—輪又一輪救市政策中放出了天量的資金。通過華爾街所用的金融化手段(即證券化或期貨),尤其在全球對沖基金的推波助瀾下,借助于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把黃金、白銀、石油以及全球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推向一個又一個新高。使資產價格脫離了合理價位而出現泡沬。很顯然,天量資金通過杠桿,令金、銀等貴金屬產生了天量泡沫。
黃金價格從2008年第四季度末的790美元/盤司左右上漲到1年的1950美元/盤司,翻了一倍多。2000年1月到2011年1月間,黃金的價格膨脹了405%。
然而,只要市場發生哪怕細微的變化,如交易所的去杠桿化,市場會立刻作出反應,認為資源類商品泡沫過大,像索羅斯那樣敏感的金融大鱷就會做空。只要一點火星,便會導致資源類商品泡沫的破滅。以史為鑒,是泡沫就終歸要破滅。通常情況下,泡沫從哪兒被吹起,最終就該回落到哪兒,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2013年4月30多年來最大的黃金跌幅瞬間抹去了全球貴金屬儲備1萬億美元的價值。沒能及時逃過這一劫的投資者真是欲哭無淚。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意思很簡單,—旦經過理性的分析,了解到哪些熱點出現了泡沫,就千萬別去湊熱鬧。大家都怕現金會貶值,但如果一不留神在高位買入“泡沫商品”,那就不是貶值的問題了。這會兒,相信被“套牢了”的投資者應該明白了,他解套的那天,其實就是下一個“傻瓜”接棒的那一天。
其實,名畫、古玩能不能保值的問題和鉆石、黃金一樣。2019年,杰夫·昆斯創作于1986年的一只《兔子》拍出了9100萬美元的高價。
意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在邁阿密當地雜貨店購入香蕉,接著用防水膠帶把香蕉貼到墻上,完成名叫"丑角"(Comedian)的藝術品,竟然也能拍出12萬美金。
這些東西的“價值”在于下一個買家愿意出多少錢來接手。如果有閑錢買來玩一下倒也無妨,但它們本身無法帶來收益,所有的收益都取決于下一個買家。指望保值增值,那就和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擊鼓傳花一樣,得祈禱下一個傻瓜出現了。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證券、期貨市場),由于人為炒作和投機,人們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愿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買走。
博傻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個傻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云核變量金融交易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