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年,北京的年夜飯又多了一個超規(guī)格選擇,上了熱搜,“故宮年夜飯每桌6688元”!
![]() |
驚啊!能花4位數(shù)在宮里吃年夜飯,很多網(wǎng)友說“便宜”,可是你訂不到,每天只有3桌,從小年夜到正月十五,已經(jīng)全部訂滿!
沒想到,去年這個時候是故宮近百年來首次開放夜場,今年就可以進宮吃飯了!或許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搞“年夜飯”的博物館。
宮里頭,年畫,
![]() |
門神,都貼好啦!
![]() |
有人就猜啦,宮里的年夜飯是哪方口味?是京城風味還是皇室風味?
清朝皇室風味何解?
餃子肯定得有,北方人逢年過節(jié)都吃餃子,除夕夜還要在一個餃子里包一枚硬幣,誰能吃到,誰就能在新年走大運,宮里也這么玩。
清朝皇室屬滿族,來自東北,菜以蒸、燉、烀為主,解密清朝宮廷宴的節(jié)目拿出了“宮方”證據(jù),東北菜中的靈魂——
燉酸菜赫然在目!
![]() |
今年這宮里的年夜飯,到底會有啥,確實挺讓人好奇!
自從2019年故宮燈會,到今年的年夜飯,故宮的驚喜確實一個比一個大,關注的人越來越多,名副其實的中國超級網(wǎng)紅、IP王!
1
下1次雪能上3個熱搜,朋友圈“盜圖”必選
全世界僅此一家!
現(xiàn)在的故宮到底有多火呢?
遠了不說,就說2019年吧,從小往大了說!
“盜圖”發(fā)朋友圈,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貶義,畢竟美好的事物,大家都喜歡分享。
2019年初和年尾,北京下雪,故宮的雪景就多次出現(xiàn)在刀哥的朋友圈里,意外出現(xiàn)迷之重疊。不知道是誰盜了誰的圖,也可能都是盜的!
![]() |
要是能親臨現(xiàn)場擺拍一個,那才是極好的。
2019年,故宮上了很多熱搜,不管是微博的熱搜,還是百度的熱搜,還是其它什么熱門。
12月16日,北京的雪很給力,下的也不小。這天故宮閉館,前一日還表示如果真下了大雪,肯定在微博上曬雪景照片。
當天一大早,一幫網(wǎng)友就開始催更。
![]() |
|
|
|
![]() |
![]() |
《延禧攻略》、《如懿傳》這些熱播的清宮劇帶火的網(wǎng)紅打卡點就不用說了,妥妥的都是流量。
還有什么?
2019年初,故宮94年來首次開放夜場,瞬間登上熱搜。
![]() |
![]() |
|
![]() |
![]() |
![]() |
![]() |
![]() |
![]() |
這里要提一提2018年的一次熱搜,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當時一播出,有4萬多人報名要去故宮修文物。
![]() |
![]() |
![]() |
![]() |
![]() |
![]() |
2
接地氣、有人味!老古董變年輕了
過去的故宮,很多人看完一遍就不想再去第二次,現(xiàn)在是逛完一次過不久還想再逛,這是最近六七年來故宮最明顯的變化。
為什么?
因為故宮越來越接地氣了!這里的接地氣指的是與大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原本高冷、自封、與世隔絕的紫禁城,越來越有“人味”了。
1、做文創(chuàng)IP,故宮返老還童。
600歲的IP,價值到底有多大?且不說故宮每年到底賺多少錢,錢怎么花、怎么分,故宮應該有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關鍵是得有搞定80后、90后和00后的能力,因為這些人才是參觀博物院的主力。
這得需要新方法!而這一切都是從故宮文創(chuàng)開始的。
文創(chuàng),文化創(chuàng)意。2013年8月,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征集文化產(chǎn)品創(chuàng)意,舉辦了一場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
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chǎn)品使600歲的故宮變年輕了。
![]() |
![]() |
![]() |
![]() |
故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經(jīng)達到15億元。
![]() |
第一季播完,故宮承包了各種熱搜。
![]() |
![]() |
![]() |
2019年,故宮接待觀眾數(shù)首次突破1900萬人,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博物館;開放面積已經(jīng)從2002年時候的30%擴大到現(xiàn)在的85%以上;故宮186萬件文物,展出比例雖然還只是個位數(shù),但已經(jīng)從不到3%增加到接近10%。
這是如何做到的?
2016年,由單霽翔監(jiān)制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盡管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時間不短,但現(xiàn)在看依然很打動人。
|
他們每天在故宮里,清理各宮各院大大小小的倉庫,對各種文物進行清點、記錄、整理、重新入庫,對于破損、損壞的文物,也要分門別類進行修復,鐘表、字畫、木器、雕塑、陶瓷器皿等等,明確分工,每個人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大意。
材料就是一個大難題,比如修復字畫,可能為了找一張宣紙,就要耗費很多時間。
修補木器的師傅,要自己去山上找漆樹割漆,自己調(diào)漆、調(diào)色;修補雕塑的師傅,時常需要自己雕刻,修補殘缺的文物。
![]() |
3、借熱點,講講過去皇宮里的事
在2012年的時候,有一部大型紀錄片作品《故宮100》,講述了100個故宮里的歷史故事,其實也挺有意思。但看完也就完了,并沒有什么強烈的感覺。
2020年,借著年味,從元旦開始,故宮和騰訊出品的視頻節(jié)目《故宮賀歲》開播了,有主持人竇文濤,有故宮的專家,還有做客嘉賓,談話的節(jié)目形式,給觀眾講皇宮里過春節(jié)的習俗,引導觀眾達到認知。
![]() |
整個過程中,不光是聽故事,其實也能照見民間的一些習俗、傳統(tǒng),也有社交,有職場,有權術,有家庭。
比如第一期節(jié)目里,講到了乾隆皇帝在春節(jié)的時候,在乾隆潛邸重華宮和親近的大臣喝茶對詩。第二期就講到了宮里的年夜飯都吃什么,還提到了東北燉酸菜。
有人說,這才是真正的故宮的節(jié)目,和《上新》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當然,兩檔節(jié)目的盡管都是為了讓大眾更了解故宮文化,但一個是讓故宮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另一個則是應年景的節(jié)目。不過,只要看著爽而且有收獲,就足夠了。
因為故宮不僅僅是一個景點,能夠真正把故宮所承載的文化、歷史、傳統(tǒng)、傳承展現(xiàn)給更多人,才是故宮作為博物院最大的意義所在。
3
故宮模式能復制嗎?
故宮的模式能不能復制?
其實,故宮無論是打造IP,還是做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還是在文化旅游產(chǎn)品上的顛覆創(chuàng)新,就像故宮的新媒體負責人曾經(jīng)說的那樣,故宮這些年最大的改變是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更開放了。
故宮在不斷接近和吸納年輕群體,因為很快旅游市場就將徹底由80后、90后人群支撐。
![]() |
故宮的成功或許不能復制,但理念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當然,有不少人說故宮能“返老還童”,還是依托“故宮”這個IP,這個活招牌。
但首先故宮本身作為景點來說,游覽體驗在持續(xù)提升,公共設施越來越完善,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售票,增設游客休息區(qū),公共廁所數(shù)量增加等等。
![]() |
可不是賣個萌就能賣10多億。
刀哥結語:
過去故宮只出現(xiàn)在各大黃金周假期的新聞里,游覽的人不少,但總顯得那么高冷,頂著“中國必去的景點”的名聲,吃老本。
現(xiàn)在的故宮,才是真正靠實力說話,用產(chǎn)品征服游客。
因為,自然流量總有枯竭的一天,紅利也最終會消退,只有產(chǎn)品過硬才是品牌生存之道。
|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金錯刀。文章內(nèi)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wǎng)無關。和訊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