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昭
[ 2018年,杭州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817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60.5%。 ]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同樣是古都、同樣是經濟大省的副省級省會城市,杭州和南京這兩個特大城市正齊頭并進向超大城市邁進,演繹著一出精彩的雙城記。
就在去年底,南京溧水區與杭州余杭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寧杭生態經濟帶上城市之間簽訂的首個跨省合作協議,標志著寧杭城市帶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
產業結構差異大
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杭州與南京差距不大。
兩市都是GDP萬億俱樂部成員,2018年的經濟總量在城市榜中分列第10和11位,人均GDP方面,南京則略高于杭州。
在其他幾個經濟指標上,除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南京略微領先外,其他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資金總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研發強度、A股上市公司等方面,杭州均占一定優勢。
這些差距與兩市的產業結構、歷史因素有較大關系。杭州所在的浙江,改革開放前是海防前線,重工業大項目布局較少。1978年,浙江的GDP僅為江蘇的一半。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浙江的經商氛圍最為濃厚,改革開放后,這種商業氛圍優勢很快顯現出來。浙江是目前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作為浙江的省會,杭州更是民營經濟的中心。
杭州不僅有娃哈哈、吉利汽車、萬向集團、昆侖控股等著名的傳統企業,更有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互聯網巨頭領銜的科技公司。
近年來,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杭州的信息經濟在全國獨領風騷。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云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涌現了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杭州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
從民營經濟占比來看,2018年,杭州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817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60.5%。同期南京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53.76億元,占GDP比重為46.4%,比杭州低了14個百分點。
作為江蘇的省會,南京在計劃經濟時期,沉淀的重工業基礎較好,國企較多。從產業結構上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京的四大支柱產業石化、電子、鋼鐵、汽車等產業占據相當高的比例。一直到2017年,偏重化工業的產業結構仍未有根本性的改變,全市石化、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占比依然達到31.6%。
另一方面,從城市的中心性來看,浙江雖然在經濟總量上與江蘇存在一定差距,但杭州在浙江省內是絕對的第一,相比省內的計劃單列市寧波,杭州的優勢十分明顯。2018年,杭州GDP占全省的比例約為24%。
相比之下,盡管江蘇是第二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大出浙江不少,但由于改革開放后,鄰近上海的蘇州、無錫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迅速崛起,南京的經濟總量一度只能位居省內第三,即便近年來升至第二,但與第一的蘇州還有較大距離。
南京奮起直追 杭州加快補短板
但作為傳統的大城市,南京近年來在打造強省會、提高首位度的同時,主要經濟指標一直好于全省、快于蘇南,并且近年來南京領先無錫的優勢在擴大,與蘇州的差距在縮小。
此外,作為高教重鎮,南京的科教實力十分雄厚,擁有高等院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2所,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在校大學生80余萬人,每萬人中大學生數量超過1100人,居全國第一;50余家部屬科研院所落戶于此,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2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9家,數量也僅次于京滬。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高校僅僅是創新的源泉,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創新,還需要關注創新的土壤、市場氛圍和環境。在資源、人才、創新等方面,南京應該更多地發揮出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
近年來,南京高度重視創新名城建設。今年1月2日,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這是南京連續第三年發布以創新為主題的“一號文件”。
加速創新名城的同時,南京正從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邁向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南京正大力打造南京都市圈,引領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數據顯示,目前南京的城市軌交里程已達到394.3公里,其中地鐵市域快軌200.8公里,有力地支撐了南京都市圈的發展。
相比之下,杭州雖然近年來在新經濟等方面領先,但在高等教育、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比如在高等教育方面,杭州只有浙大一所重點大學;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目前杭州的通車里程為132.46公里,僅位列各大城市第16位。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盡管這幾年杭州在新經濟形態上呈現出很多亮點,但相比一線城市以及南京、武漢這些大區中心城市,杭州在很多基礎性的資源和設施方面,質量、數量仍然不夠,本身的城市規模也比較小,中心城區的資源集聚力度仍有不足。
另一方面,從產業結構來看,近年來,杭州經濟快速發展仰賴的是三產尤其是信息經濟的拉動,二產的增速已連續多年明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相較于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杭州制造業略顯動力不足。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認為,杭州以數字服務業帶動數字制造業發展是一個重要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