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許雯 吳婷婷 戴軒)國家衛健委昨日發布消息稱,已在全國建立了疫情“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要求各地加強檢測,全力救治患者,及時發布確診病例及疫情防控信息。專家研判認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可防可控。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來源尚未找到,疫情傳播途徑尚未完全掌握,病毒變異仍需嚴密監控。
另外,記者1月19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家衛健委已向全國醫療機構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診療防控指南,醫院接診發熱病人時,須詢問2周內是否有武漢旅游史。
患者確診須同時滿足多項條件
記者獲悉,日前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向各地發出通知,并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等多份新型冠狀病毒診療、防控方案,以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
上述防控方案內容詳細,內容多達61頁,涵蓋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實驗室檢測等內容。
醫療機構是如何發現、確診病例的呢?根據診療方案,在病例觀察階段,患者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發病前兩周內有武漢市旅游史,或武漢市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臨床表現有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經規范抗菌藥物治療3天,病情無明顯改善或進行性加重。
確診病例須滿足: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進行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發現病例后如何上報,方案也作出明確規定。診療方案要求,醫療機構發現符合上述定義的觀察病例后立即隔離治療,2小時內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并報告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轄區疾控中心。
湖北省外確診首例病例須經中國疾控復核
1月18日起,“深圳、上海發現疑似病例”的消息在網絡流傳。上海市衛健委對此回應稱,將加強對可疑病例篩查,積極防控。
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為及時發現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止疫情擴散,國家衛健委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
根據病例監測方案,除湖北省外,各省區市首例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須待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復核后,由省級衛生健康部門組織省級專家組,結合病例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等做出診斷。
接診發熱患者須詢問2周內武漢旅游史
接近國家醫療專家組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各省區市醫療機構正在組織學習國家衛健委下發的診療防控方案。
記者注意到,防控方案要求,醫療機構對于不明原因發熱、咳嗽等癥狀的病例,應注意詢問發病前14天內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了解本人近期有無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地區的旅行史,或哺乳動物、嚙齒動物、禽類等,尤其是野生動物的接觸史,及其與類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醫院已下發診療防控方案,并組織全員培訓。目前接診發熱患者時須詢問2周以內是否有武漢居住或旅游史,以及類似病例接觸史。
福建省內某家二甲醫院院長告訴記者,醫院已落實診療防控方案要求,進行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對發熱病人會詢問武漢旅游史,下一步將按照衛健委及行政部門要求,嚴格按照流程做好防控。
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加強檢測
昨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消息稱,將加強春節期間值班值守,密切關注疫情防控形勢發展變化,指導各地落實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研究共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舉措。召開全國衛生健康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印發病例診療、防控方案(涵蓋監測、流調、密切接觸者管理、實驗室檢測等內容),在全國建立了“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要求各地加強檢測,全力救治患者,及時發布確診病例及疫情防控信息。
近日衛健委陸續向全國各省區市派出工作組,指導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與世界衛生組織、我國港澳臺地區和有關國家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進展,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
專家研判認為,當前疫情仍可防可控。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來源尚未找到,疫情傳播途徑尚未完全掌握,病毒變異仍需嚴密監控。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嚴格落實疫情防擴散措施。繼續做好全國疫情防控工作,及時發現并有效處置疫情。組織開展好愛國衛生運動,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繼續加強病毒溯源和變異監測工作,做好應對疫情變化的技術準備。
新京報記者 許雯 吳婷婷 戴軒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