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1月29日和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分別在“博愛荊楚”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上公布了第一批次防控新型冠狀肺炎捐贈物資使用情況。
有網友對《物資使用情況公布表(一)》中第14 條記錄“N95口罩36000個”的接收和使用提出疑問。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對有關信息進行了復核,發現確因工作失誤導致公開的信息不準確。現將捐贈的“N95口罩36000個”更正為“KN95口罩36000個”,其流向“武漢仁愛醫院1.6萬、武漢天佑醫院1.6萬”更正為“武漢仁愛醫院1.8萬個、武漢天佑醫院1.8萬個”。
有關情況說明如下:2020年1月26日,一家愛心企業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3.6萬個KN95口罩。
經向衛生健康部門了解,該型號產品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一線醫護人員防護,但可用于普通防護。當時,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武漢仁愛醫院向省紅十字會發來緊急求助信息,申請緊急救助,提出也參與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在本醫院也有很多發熱群眾候診就醫,急需防護用品。經溝通,本著人道救急的客觀需求和當時的物資現狀,捐贈給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1.8萬個口罩、武漢仁愛醫院1.8萬個口罩。
在此向廣大捐贈人和社會公眾進行更正說明,我們對因工作失誤導致捐贈信息發布不準確表示歉意。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公開捐贈信息的審核,歡迎社會各界對省紅十字會工作進行監督。
![]() |
![]() |
![]() |
此外,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針對嚴峻疫情,國家相關部委三令五申嚴控野生動物交易。明確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
1月29日,記者在廣州白云區江村農貿批發市場依然見到,仍有人偷偷在出售竹鼠、山雞、蛇等野生動物以及貓。
港股高開低走,中國醫療集團股價沖高回落
今日,受疫情影響,資本市場再度受到沖擊,恒生指數收盤跌0.52%,報26312.63點,本周三個交易日下跌5.86%。
![]() |
具體來看,1月29日,中國醫療集團公告稱,旗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特別項目組研究發現利托那韋(Ritonavir)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抑制作用和療效報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也發現其在細胞層面上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有較好抑制作用。公告還稱,目前集團關聯公司萬全萬特廈門有限公司是一家唯一國內歷史上生產過該產品制劑,同時擁有原料批文、申請相關專利的企業,且公司已經向國家藥監局申請重新恢復生產。
1月31日上午,中國醫療集團再度炒高,股價從新年首個交易日的0.113港元一度漲至3.91港元,區間漲幅超30倍。
此外,保集健康暴漲101%,蓮和醫療漲84%,中國先鋒醫藥漲57%,中國智能健康漲54%,北控醫療健康漲42%,精優藥業漲21%。其他醫藥股也再度走高,其中,歌禮制藥反彈近20%,百濟神州漲5%,東瑞醫藥漲近4%,四環醫藥漲逾3%。
正奇(香港)金融投資部副總裁張斐然告訴記者,近日來港股醫藥股的炒作炒主要源于一些公司聲稱研制了武漢肺炎特效藥。此外,中國醫療集團的爆炒,帶動港股的一些有抗病毒題材的醫藥小盤股爆炒。不過前期的炒作今天開始降溫,相關醫藥股已經開始下跌了。
![]() |
![]() |
多家公司提示投資風險
目前,A股與疫情相關的概念股名單也已出爐。并且較港股先走出一波上漲。
自去年12月底當時被稱作是武漢不明原因肺炎事件的消息被媒體曝光后,醫藥板塊掀起漲停潮,其中病毒防治概念股表現相當突出,魯抗醫藥(600789,股吧)、聯環藥業(600513,股吧)、四環生物(000518,股吧)、東北制藥(000597,股吧)、香雪制藥(300147,股吧)、未名醫藥(002581,股吧)、以嶺藥業(002603,股吧)等多只個股此前均出現多個漲停。
從總體表現來看,病毒防治概念股指數在2020年以來累計漲幅接近10%,總體市值上漲約700億元;具體到個股來看,49家企業中聯環藥業表現最猛,累計漲幅超過70%,魯抗醫藥接近60%,四環生物超過50%,萊茵生物(002166,股吧)、海利生物(603718,股吧)、以嶺藥業等均超過30%。
但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在抗病毒治療方面,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也就是說,從投資的角度看,隨著此次疫情爆發而股價暴漲的多數抗病毒概念股,實質上缺乏相關藥物和業績的支撐。
1月30日晚,多家前期股價大漲的公司紛紛發布異動公告。聯環藥業稱,公司主要生產泌尿系統藥、抗組胺藥和心血管藥,用于緩解感冒癥狀藥物及治療細菌真菌感染的抗生素類藥物銷售收入金額及占比均極小;魯抗醫藥表示,公司產品主要涉及人用抗生素、獸用農用抗生素、心血管類及降糖類藥物等,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四環生物則明確提到,目前暫無特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產品研發和生產。
同時,不少公司也在公告中提到,目前自身市盈率已經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提示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大部分分析人士指出,疫情概念股的投資機會或屬于偏短期的主題投資機會。中泰證券李迅雷、唐軍發布研報指出,選取“非典”期間受關注度較高的16只概念股,從它們在“非典”期間(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6月底)的最大漲幅來看,多數個股的最大漲幅都顯著超過上證綜指和醫藥生物指數同期的最大漲幅,可見,當時疫情引起的股價反應是很明顯的。但如果再往后看半年,發現“非典”概念股的超額漲幅基本都全跌回去了。從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底期間,“非典”概念股的平均漲跌幅相對上證綜指和醫藥生物指數都沒有超額漲幅,而且明顯跑輸上證綜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e公司官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