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3日電 (宋亞芬 張芷菡)疫情肆虐,雖然各項經濟數據還有待統計,但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顯現。疫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中國又該如何應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就此采訪了幾位專家學者。
疫情的控制情況決定經濟影響大小
眾所周知,由于疫情導致大規模的商業活動、旅游、生產等停滯,對經濟的影響不可避免。因而,控制疫情就成為減少對經濟造成更大影響的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2003年控制非典疫情,當時把握住了一個關鍵的環節,切斷傳染源,也就是怎么能夠最大限度的把傳染源給切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我們各級政府,各級公共衛生的主管部門和從業人員把重點放在切斷傳染源,那么它會最大限度減少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也就是說切斷傳染源工作執行到位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也認為,“如果我們能夠盡早盡快地戰勝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就會小得多。”
姚景源說:“現在還是要讓大家全身心地在黨中央領導下,戰勝這場疫情,而且速度越快越好。我們取得勝利的時間越早,我們所受的影響就越小。這是主要矛盾,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也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阻斷傳染源。只要把疫情控制住,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張燕生還強調,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對預期的影響,所以人們不要恐慌,不要慌張,要積極行動起來,切斷污染源傳染源,這項工作是當務之急。
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 湖北省受影響大
那么,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中國又該如何積極應對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分析稱,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經濟遭受重創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于疫情控制的時間點。
陳文玲認為,第三產業是受沖擊最嚴重的產業,其中涉及“吃、游、看、走”的行業受影響最大。
“餐飲業近幾年來都是一個四萬億人民幣的大市場,平均到一個季度就是一萬多億人民幣,預計餐飲業每季度將有5000億左右的經濟損失。電影、旅游行業遭受重創,展覽、交通運輸、教育等也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作為本次疫情的發源地,湖北省的經濟必然將受到極大影響。張燕生表示,“疫情主要影響湖北省,湖北以外疫情的重災區是浙江。對湖北以外的地方,它的影響還是有限度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怎么能夠精準施策、穩定預期,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滕泰則建議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給予支持。“但在支持過程中要區分不同情況,集中力量幫助經營困難的企業持續經營、保就業穩定,而不是疫情當前保企業經營利潤不受影響,更不能因為舍不得短期經濟利益而放松防控。”
“中小微民營企業短期受沖擊比較大,部分大企業也面臨著供應鏈沖擊、市場需求減少和用工短缺,勞動者長期閑置在家也有經濟損失,對此可以通過減稅降費等多方面給予適當的補償。”滕泰補充說。(中新經緯APP)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