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月3日央行開展1.2萬億逆回購操作,實現流動性凈投放近1500億,且逆回購“降息”10個基點后,2月4日,央行繼續開展巨額逆回購操作。公告稱,今日開展5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14天期逆回購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3800億元。因今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天實現流動性凈投放4000億元。
![]() |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日就表示,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后,人民銀行將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加大逆周期調節強度,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特別是考慮到疫情特殊時期和延期開市的雙重影響,人民銀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
![]() |
![]() |
央行4日發布公告稱,為充足供應流動性,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4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與昨日一致。
昨日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行10個基點也實屬罕見,體現出央行穩定股市的政策意圖。此次逆回購利率“降息”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一次性降幅10bp,二是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之前先行調降。同時,有分析指出,2月中旬新作MLF亦有望“降息”,從而帶動LPR報價下調,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穩定經濟發展。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央行開盤首日投放巨額流動性,是為了保證節后流動性供給充裕,維護包括資本市場預期和資本市場運行在內的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同時,隨著流動性供給的增加,資金利率下行也是勢在必行。
“通常情況下,春節假期后資金回流銀行體系,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會較為充裕,央行一般會暫停逆回購操作,此前開展的逆回購到期后也會自然回籠流動性。但2月3日在有近萬億逆回購到期的情況下,央行開展1.2萬億逆回購,實現流動性凈投放近1500億,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隨著流動性供應的充足,中標利率下行也在情理之中。”盛松成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央行開年采取包括逆回購在內的流動性投放措施,很明顯是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沖擊。
“央行的政策意圖很明顯,在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不穩定之際,采取逆周期調控措施,增加市場流動性,引導資金成本下行。”黃益平稱。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表示,央行連續兩日開展巨額逆回購操作,目前這一規模的流動性是非常充足的。由于2月3日開展的7天期9000億逆回購會在2月10日到期,屆時央行可能會通過MLF置換到期逆回購,投放較長期限流動性,并對2月20日的LPR報價產生影響。而這一周時間,央行可以繼續觀察疫情防控情況、物價水平變動情況等,進行相機抉擇。
IMF、世行對中國應對舉措給予高度肯定
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就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發展所采取的措施給予了高度肯定。北京時間2月3日晚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其個人微博上發表最新中文動態稱,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表示誠摯慰問。我們支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在應對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財政、貨幣和金融領域。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 |
![]() |
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3日發表評論員文章稱,3日股市大幅下跌,存在不少非理性因素,甚至是一種“羊群效應”引發的恐慌。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也是有限的。此前的經濟金融數據已經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仍在增多,經濟內在的韌性增強,這些都對經濟企穩和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長期的支撐。這些長期的利好因素,絕不會被暫時性的疫情所逆轉。
![]() |
更為重要的是,北上資金從2月3日開市后強勁凈流入的勢頭不容忽視。2月3日,北上資金全天凈流入181.9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約136億元。2019年北上資金單日凈流入規模超過80億元的只有10天左右,3日如此大規模的北上資金凈流入,也顯示出明顯的外資抄底的跡象。截至2月4日午間收盤,北向資金凈流入超60億元。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表示,開市后北上資金逆勢大幅流入,通常北上資金凈流入超過三個交易日,市場都會有一波行情。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是短暫的。疫情爆發后風險資產的調整更多地體現了暫時性沖擊和避險情緒的影響,并不代表基本面的中長期趨勢。對于長期的價值投資者而言,投資的是經濟和企業的未來。美國股市也經歷過疫情的調整,但一般幾個、十幾個交易日后就回歸正常。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