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有些老百姓(603883,股吧)身體不舒服就懷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開始自己吃藥,對此有什么建議?
A: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應激反應,擔心得病也是應激反應的一種,有些人反應比較大,開始服藥,應該引起重視。
第一點建議,不要過度恐慌和焦慮。身邊沒有確診過疑似的病人,而且也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點建議,理性分析。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舒服的癥狀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癥狀是不是相符合。比較符合就要及時去發熱門診就診;不符合也可能是身體其他問題,必要時也應該去醫院就診。
第三個建議,改變行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還是控制不住要想、擔心,那么可以轉移注意力,找一件事情,使自己可以長時間投入去做。
有極少數人有這樣的情況,堅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去醫院反復就診,即便醫生和醫學觀察認為他沒有被感染,他也堅信自己感染了,這就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叫疑病狀態。就是懷疑自己得病的狀態,這樣極少數的情況,建議及時去醫院的心理科和精神科尋求專業的幫助,避免長期的情緒緊張引發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第四點建議,尋求心理援助,減輕和預防疫情導致的心理困擾,防范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原有的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支持各地設立了應對疫情的心理援助熱線。統計數據截止到1月底,各地各省開通了361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自己無法緩解的不良應激反應,應該及時撥打熱線尋求專業幫助。
Q:如何緩解防控一線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A:社區工作人員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是在幫助我們,保衛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對社區的工作人員應該尊重、理解、支持、配合和關愛。我們也建議基層政府做好對疫情抗擊一線社區工作人員的物資保障工作,避免因為防護不到位導致被感染等情況,也要多關注社區工作人員的家庭生活情況,讓他們能踏踏實實地投入在前線抗擊疫情。
對于社區工作人員,除了做自身防護以外,在心理防護方面,有三點具體的建議。
第一點:要理解他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工作對象不配合,先表示理解。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配合的,只有極少數人,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情緒和行為很難控制,容易引發沖突,這種情況下先表達出理解來,有助于平復他人情緒,有助于工作開展。
第二點:理解自己。在應急的情況下,感覺自己的情緒很不穩定,容易生氣、著急,不理解的時候容易委屈,甚至在遇到一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時會非常抑郁,甚至有負罪感,覺得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晚上的睡眠都受到了影響,應激狀態下的正常反應,也要理解自己的反應,如果很難受,暫時停下來,找一個稍微安靜一點的地方做深呼吸,緩解也會有效果。
第三點:保護好自己。工作壓力大、心理或身體很不舒服、家里有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及時跟同事和上級溝通,必要的時候停止工作、輪換工作,并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的幫助。我們也呼吁地方發動專業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力量,給有需要的社區一線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務。
Q:習慣遛彎、跳廣場舞的老年人長時間待在家不舒服,對疫情又緊張又害怕該如何緩解?
A:第三個問題是老年人習慣外出遛彎、散步、跳廣場舞,長時間待在家里心里不舒服,對疫情又緊張又害怕怎么緩解緊張情緒?老年人現在需要長時間待在家里,有對疫情的擔心,需要做好調試,避免影響到身體健康。有五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還是要盡量不出門,減少被感染的風險,可以在家里因地制宜地做一些身體鍛煉,實在需要出門,也一定要去比較寬闊空曠的地方。
第二點,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室內多通風、外出戴口罩。平時有服用的藥物,定期去醫院,在特殊的情況下按照醫生的建議繼續用藥,或者去就醫。
第三點也很關鍵,看官方新聞,不要輕信、傳播個人轉發的疫情相關的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盲目的樂觀。
第四點,是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對免疫力有好處,如果是跟家人住在一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少指責、少生氣。
第五點,如果負性情緒比較強,長時間感覺到焦慮不舒服,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的幫助。
Q:看到穿著防護服的人員時覺得緊張、恐慌,該怎么應對?
A:看到穿著防護服的人員時覺得緊張、恐慌,尤其在社區看到有這樣的人在工作時,這種恐慌情緒其實也是正常情緒。這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生活經驗少。這種恐慌情緒在很短的時間內是可以消失的,遇到這種情況老年朋友一定不要過度緊張,如果需要我們配合做一些工作,一定要相信他們是專業人員,是在幫助我們,得依靠他們盡快地結束這場疫情,所以一定要積極配合。如果身邊有小朋友,還是要借這個機會,給他講一講疾控相關的科學知識,安撫好他的情緒。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