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只蝙蝠,扇了扇它的翅膀,一場商業(yè)格局悄然改變。
城市摁下了暫停鍵,一切歸于靜止,卻讓原來并不如意的生鮮電商變得炙手可熱。
部分數據如下:
1、過去一周,盒馬鮮生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10倍;
2、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jié)增長 540%;
3、從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九,杭州市民在餓了么平臺廚房生鮮類訂單量同比增長近3倍……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亦反響明顯,作為生鮮電商的上市龍頭, 永輝超市(601933,股吧)自2月3日鼠年股市開盤以來,股價大漲超20%。
“搶菜大戰(zhàn)”
疫情肆虐,線上買菜已經成為這個最特殊的春節(jié)假期的主流,生鮮電商訂單數量大幅增長,異常火爆。
“今天搶到菜了嗎?”一度成為許多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有人熬夜守到凌晨12點等待生鮮“上新”,準點搶菜,才能搶到次日的派送;有人一覺醒來發(fā)現新鮮青菜、豬肉等熱門品類早已被搶購一空,只能再等一天……
(圖片來自網絡)
以盒馬鮮生為例,雖然疫情期間日均供應量已提升至平時蔬菜供應的6倍,但仍會出現當天線上訂單一上線,0點幾秒鐘就被搶光的現象,這就是為何有網友發(fā)現盒馬鮮生顯示無法配送的原因,因為早就被人“搶光了”。
盒馬南京區(qū)域的生鮮采購負責人劉勝兵1月28日表示,盒馬當天到貨約30噸蔬菜,是平時的3倍還多,接下來每天都不低于這個備貨量。
(圖片來自網絡)
有網友發(fā)現,目前盒馬鮮生訂購商品時,會出現配送小哥預約滿了的提示。而永輝生活App,也將送達時間從以往的30分鐘,調整到了90分鐘。
(圖片來自網絡)
有平臺生鮮訂單同比增5-10倍
“搶菜大戰(zhàn)”的背后,則是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的爆發(fā)性增長。
淘鮮達在全國 29 省 165 城 570 家超市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送貨上門將物品放于指定地點,避免接觸,減少病毒傳染的可能性。
以盒馬為例,其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線上訂單量達到平時的5-10倍。據盒馬的一位店長透露,店內所有人都參與到配送工作中,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4個小時,甚至自己的私家車都用來送貨了。
阿里本地生活數據顯示,從農歷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九,杭州市民在餓了么平臺上的廚房生鮮類訂單量比去年春節(jié)同期增長近3倍,達282%。
僅春節(jié)7天時間,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就完成了400萬單,且客單價激增,由原本60元漲到了100多元左右。據七麥數據預測,疫情期間,叮咚買菜APP的日均下載量超過4萬人次,且平臺GMV(成交總金額)同比增長6倍,客單價也大幅增長了70%。
2020 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jié)增長 540%。其中,糧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類成為銷售額最高的品類。與此同時,超市商品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jié)增長 600%,醫(yī)藥產品增長 430%,水果和蔬菜均增長達 200%。
每日優(yōu)鮮除夕至正月初四,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 321%。
線下商超拓展線上業(yè)務
線下商超也沒閑著,除了加速補貨的同時,也拓展線上渠道的戰(zhàn)略機遇,開放更多的線上購買入口。
實體商場紛紛通過入駐第三方電商平臺、開通自營 APP 或者微信小程序發(fā)展線上“到家”業(yè)務,服務周圍 3 公里內社區(qū),滿足消費者“1 小時購物”送貨到家的便捷需求。
大潤發(fā)、永輝超市等均根據平日供應量的 2-5 倍進行儲備物資。步步高(002251,股吧)更是在大年初六正式上線“小步到家”服務,首批覆蓋湖南長沙西區(qū)27 個社區(qū)。小步到家僅上線一個小時,就突破了 1000 單。
生鮮電商牽手傳統餐企
據盒馬官方稱,實際上門店一直在補貨,貨物也充足,但沒有足夠人力送到用戶手上。2月3日,盒馬鮮生宣布,接納近500名來自云海肴、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旗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門店“上班”,并向其他線下餐飲企業(yè)發(fā)出了“招工令”,臨時彌補人手不足的問題。
疫情疊加春節(jié)假期,部分生鮮產地都已放假過年,蔬菜供應不足成了巨大難題。據叮咚買菜CEO梁昌霖透露,叮咚買菜緊急派出了100多名采購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動員蔬菜產地復工。
目前,各大生鮮電商APP的蔬菜供應,已基本恢復正常,僅有少量暢銷類商品,需要準點搶購。
5萬億生鮮市場巨變
一場熱鬧的“搶菜大戰(zhàn)”背后,似乎預示著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è)的風口正在上演,甚至有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生鮮電商有可能復制2003年“非典”時期淘寶、京東領銜的電商行業(yè)的成長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生鮮市場規(guī)模足夠大。根據歐睿數據,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規(guī)模達到4.97萬億,同比增長5.3%,預計2019年將突破5萬億元(數據暫未公布)。
但目前中國生鮮交易仍然以線下農貿市場為主,市場份額超過50%,生鮮電商的渠道份額僅2.5%。而從發(fā)展趨勢來看,農貿市場的渠道份額正在不斷萎縮,超市、電商渠道份額正在逐步增加,替代效應顯著。7
可見,生鮮電商的替代空間巨大,以發(fā)達國家為例,農貿渠道份額普遍僅為20-30%。隨著我國“農改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貿市場渠道份額持續(xù)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成為必然。
渠道成本降低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此次疫情讓生鮮電商得以爆發(fā),實際上,它在過去卻陷阱重重,危機不斷。
小企業(yè)在中間“垂死掙扎”,大巨頭在中不斷火拼。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雖然這個市場仍然燒錢不止,但是資本還是愿意買單的,比如每日優(yōu)鮮就收到蘇寧的TS。
國金證券(600109,股吧)吳勁草發(fā)布研報認為,從長期來看,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管理核心點主要在于對以下三個問題的解決:
①生鮮產品保質期短、標準化程度低,且受地域性和季節(jié)性限制強,產品質量難以控制。
②對于生鮮電商來說,有一個保障的供應鏈渠道非常重要,生鮮電商產業(yè)鏈很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huán)節(jié),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
③目前生鮮農產品(000061,股吧)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緩慢,物流設施設備缺乏統一規(guī)范,各流程之間不能有效連接,導致各個物流環(huán)節(jié)工作量加大,從而導致物流成本增加。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首席零售分析師趙令伊最新發(fā)布研報指出,據粗略統計,近三年已有近 20 家生鮮電商倒下,低價補貼、過度擴張、管理粗放導致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是生鮮電商企業(yè)倒閉的主要原因。
研報指出,強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yè)能建立現代化的生鮮直接采購體系,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維度解決中間環(huán)節(jié)多、物流效率低、門店精細化運營難和履約成本高的生鮮電商痛點。從源頭直采、冷鏈物流信息化到配送路線優(yōu)化,過程漫長且艱辛,強供應鏈管理能力企業(yè)擁有高競爭壁壘,有望在生鮮電商突圍中勝出。
(Wind綜合全景財經、申萬宏源研報等)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Wind資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