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新聞中心 李秀華 發自深圳
“據湖北衛健委消息,2020年2月12日0時-24 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14840 例 (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 )”,其中單日新增過萬的臨床診斷病例作為高度疑似病例,與11日湖北新增疑似病例1685例相比,增長將近8倍。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湖北省病例診斷分類新增 “臨床診斷”, 以便高度疑似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范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訊網注意到,以往通報的確診病例皆以核酸檢測為“金標準”,但隨著假陽性現象的頻頻發生,也讓針對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不斷更新。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今日則指出,病原學檢測的準確率僅為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依然需要臨床診斷,如此結合,才能避免病患錯診漏診、傳染源重新回到人群中造成疫情擴散的情況發生。
有偵察兵之稱的CT影像,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依然擔負著重要使命。如今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評估依據之一,更對診斷有著重要的指向性意義。近日,平安移動CT影像車開進了武漢方艙醫院,為千余名焦急等待的患者提供CT檢查服務。
平安移動CT影像車駛向武漢江漢方艙醫院
派出疫情偵察兵 “移動三甲CT室”進駐方艙醫院
國家衛健委官方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從1月29日至2月11日,全國每日新增疑似病例均在確診病例數量之上。截至2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疑似病例1343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7153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1386人。顯然,當前確診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疑似新增的速度。為加快確診速度,平安第一時間響應抗擊疫情號召,啟用一臺已有諸多“戰績”的移動CT影像車,先后開往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為疑似病患提供CT檢測服務,不僅體現了哪里有需要即開往哪里的移動能力,更減輕了疫情重災區的救援壓力、增加了定點醫院的病患流轉率。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業務運營部總監羅肖告訴記者,“目前在運力上,移動CT影像車一天至少可以采集200個影像,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基本上是三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個病例的影像采集。從影像采集到專家結果出來,平均耗時2小時左右”。
平安移動CT影像車
“如果民眾有發燒咳嗽等流感癥狀并有流行病史的,我們也會建議第一時間進行CT影像采集,這是臨床診斷的關鍵依據;如果是已確診患者,在治療期間,CT影像檢查也是肺炎治療效果評估的一個重要手段”。
羅肖認為,移動CT影像采集是提升診療效率、切斷傳染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優勢也很明顯。第一,提高醫院床位周轉率。例如,移動CT影像車開進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可盡早為病人進行CT檢查、對提高方艙醫院的住院周轉率有著重要意義。第二,具備靈活機動性。相比公立醫院的CT檢查室,移動CT影像車可以更好地下沉到社區、街道以及各類救援現場,隨時隨地停車檢查,不用病人自行前往定點醫院,號稱“移動三甲CT室”。第三,可防止交叉感染。把移動CT影像車開進醫院,可有效避免疑似感染者跟健康人群或者是非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隔離開,防止交叉感染。
在后疫情時代,移動CT影像車還可以根據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對員工進行健康檢查。據羅肖介紹,平安移動CT影像車是基于5G技術開發的64層移動CT影像車,也是首次將全身CT應用到車載領域的創新技術。車上還搭載了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自主研發的遠程影像醫療平臺“平安好影像”, 主要是圍繞專家醫生資源,通過本地和云端PACS系統為合作醫療機構提供移動影像醫療服務,包括遠程閱片、遠程會診、影像托管、云PACS、醫生平臺乃至影像AI等不同功能模塊,具有靈活便捷、標準高效、高質量低負擔等特性。2019年,該平臺累計實現線上訂單近20萬,服務全國超過400家醫療機構。
“平安好影像”遠程影像醫療平臺
啟動遠程閱片 近百位全國專家在線義診
對于持有CT影像的病患而言,現場長時間等待醫生閱片,或者跑到其他醫院進行二次診斷,都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平安好影像針對這些問題,在1月28日正式推出遠程閱片服務,疫情期間供全國民眾免費使用。
移動CT影像車上的羅肖總監也表示,平安好影像平臺可以實現三分鐘采集+ 五分鐘上傳+兩小時出報告的高效率運轉。該平臺搭載的云系統,能支撐包括影像等數據的云端儲存,還支持用戶手機查看報告,在便民惠醫方面有明顯優勢。
為保障疫情期間激增的在線醫療需求,平安旗下健康(檢測)中心還組建了全國影像專家后援團隊,他們通過“平安好影像”遠程診斷云平臺,無償開通7*24小時的遠程閱片通道,為全國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線上二次診斷服務,使其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專業診斷,為戰“疫”再提速。
“平安好影像”遠程診斷云平臺
據了解,上述影像專家后援團隊,由平安在全國各地健康(檢測)中心的龔洪翰教授、鄭穗生教授、丁仕義教授、李光教授、趙軍教授等首席醫療官親自掛帥,領銜各中心志愿醫生隊伍,參與指導閱片和報告審核。由他們組成的影像專家委員會均來自國內頂級三甲醫院,擔任全國各地放射學會主委,從而保障了閱片服務的精準與高品質。另外,來自全國的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共有 70余位影像科醫生主動請纓,自愿參與到這場遠程義診解力賽當中,同一時段內至少有兩位影像醫生同時在線“一寫一審”,將疑似病例的診斷結果第一時間反饋至當地定點醫院,保證時效的同時還對復雜病情的綜合診斷起到重要作用。截至到2月12日,平臺已經累計義診超過652例,其中診斷新冠肺炎疑似病例112例。
作為一名曾經歷過非典抗擊一線工作醫護,南昌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放射科汪雅潔醫生在其閱片日記里表示,自己曾經是一線醫務工作者,十分關注此次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雖然如今已經退居二線,但依然希望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我們所做的是盡己所能減輕一線醫務人員的壓力。今天我們南昌中心值班,每個班只安排兩位醫生寫報告閱片,看到有那么多門診、急診和重癥患者等待出報告,中心同事不約而同、紛紛上線工作,用最短時間一起完成了網上報告診斷”。
南昌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放射科汪雅潔醫生
“作為一名老黨員、放射工作人員,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好醫遠程閱片志愿行動組。期間,我被安排在2月1日23:00-2月2日凌晨7:00。同時,我主動請戰承擔了當天7:00-15:00時間段的遠程閱片任務,期間總共審閱22例,其中4份為普通肺炎,1份疑似病毒性肺炎”,重慶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俞騰先醫生表示。
承接核酸檢測 累積檢測1000余份為抗疫加速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蔓延,“拐點”至今還沒有出現,隨著今日臨床診斷病例的大幅增加,無疑又為這場戰疫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根據衛健委第五版診療方案,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者,為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具備病原學證據(核酸陽性),為確診病例。由此可見,確診病例診斷標準沒變,核酸檢測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據了解,患者入院前需要用核酸檢測進行確診,治愈者出院前更是需要進行2次核酸檢測。截止到今天,全國仍然有上萬的疑似病例,和更多的臨床診斷病例,等待著核酸檢測的進一步確診。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旗下武漢平安好醫醫學檢驗實驗室負責人張海全表示,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獨特的遺傳物質,即核酸,新冠病毒也不例外,這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征,因此新冠病毒酸檢測如果呈陽性,即代表檢測的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武漢平安好醫醫學檢驗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檢驗中心”)作為首批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的核酸檢測第三方機構,自2月2日起已正式開始承接當地疾控中心安排的樣本檢測任務,預計每日至少可檢驗500人份的核酸樣本。“目前,我們中心配合政府做全市疑似病例檢測,這兩天樣本量會比較大一些,我們的人員也在實驗室里連續加班去做這個事情。目前檢測能力上可達到每天700個樣本,每批樣本的檢測時間大概在5-6個小時”,鄭海全介紹。截止目前,武漢檢驗中心累積檢測的樣本已經有千余份。
武漢平安好醫醫學檢驗實驗室
張海全認為,抗疫不能僅靠一腔熱血,它需要專業的技術、專業的人、更需要用科學的方式去管理與統籌這些資源。“首先,武漢檢驗中心作為平安集團在華中地區的首家省級醫學檢驗實驗室,受到集團上下高度重視,并得到集團從物力、財力、人力、科研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援。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在各項防護用品,試劑耗材等各類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由集團協同我們總部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統一采購與調度,甚至從國外采購急需物資,從我們其它地區的實驗室調用相關設備,全力支持武漢實驗室的需求”。
移動CT影像車進駐方艙醫院提供影像服務、武漢檢驗中心積極投身核酸檢測、平安好影像云平臺上無數專家的遠程義診,這些舉措無一不在為診療加速,為救援加速,為早日打贏這場疫戰加速。而這個加速的背后,是平安的醫療科技力量在做大力推手,是平安踐行“金融+科技”戰略成功的又一次證明。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這場疫情的戰績來看,平安醫療科技能力既解國家突陷疫情困境,亦能在日常為大眾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尤其對于醫療水平、診斷能力遠不如一線城市的二三線城市以及鄉鎮地區的群眾,在線醫療的普及意義更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