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抗疫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保衛戰。
國務院18日召開的常務會議強調,當前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項迫切任務是穩就業。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
會議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后有個緩沖期。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征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征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征。同時,6月底前,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在此期間對職工因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
國資委18日也明確表示,年初制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會改變。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也是暫時性的。中國是經濟大國,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也大,疫情的影響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下午應約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勁,內需空間廣闊,產業基礎雄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特別是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
專家分析,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反思、糾錯、改革的機會,應當把危中之機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
疫情不影響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生產經營確實造成了影響,對個別行業的影響較大。從中央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疫情集中暴發在春節期間,這樣對于1月份的經營影響相對可控,對2月份影響較大。
在疫情沖擊之下,社會總需求受到抑制,產業鏈終端、面向消費者的企業受疫情沖擊最大,影響也最直接。比如,航空企業和旅游企業。
但是,任洪斌強調,疫情的影響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從中央企業的情況來看,影響也主要集中在幾個行業。隨著疫情的日趨緩解和最終消除,這些行業的需求一定會出現反彈,并逐步回到正常狀態。
對央企而言,任洪斌表示,咬定目標不放松,確保任務不變、壓力不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全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看中央企業的生產經營雖然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全年目標的實現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春節期間本來就是企業生產的淡季,延遲復工復產對中央企業全年生產經營目標的影響并不會太大。而且黨中央、國務院、國務院國資委,以及其他部委,都已經采取了一系列幫助企業減少損失的措施,中央企業自身也在按要求采取自救措施,包括以過緊日子的方式來對沖不利影響。
任洪斌介紹,將具體采取四方面的措施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包括積極有序、率先帶頭復工復產,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等。
當前,全國各地國資監管部門也相繼出臺措施,著力發揮國企抗疫“突擊隊”和經濟“穩定器”作用。已有20多個地方國資委出臺了政策,內容主要涉及調整業績考核方式、分類有序復工復產、開啟綠色服務通道、制定相關保障政策、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等。
劉興國告訴第一財經,同時,國資國企改革還將繼續深化推進,改革的效果將持續釋放,中央企業的資源配置將進一步優化,發展活力將從深層次得以激發,這些都將為中央企業效率效益的改善打下基礎,從而有力支撐中央企業年初所制定目標的實現。
央企開工率超80%
復工復產是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國資委指導中央企業在確保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全力以赴保供應、保重點、保穩定。
據初步統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所屬的2萬余戶主要生產型子企業目前開工率已經超過80%。一部分沒有開工的主要是因為個別地區疫情形勢嚴峻,企業暫時還不具備開工的條件。像石油石化、通信、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目前已經超過95%,有的已經達到100%。還有很多企業在春節期間和抗擊疫情過程中一直正常運轉,生產經營從來沒有間斷,這為疫情防控和經濟平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全球產業鏈而言,央企積極復工復產對保障國際貿易和產能合作穩定意義重大。疫情之下,有關中央企業全力推進復工復產,穩定外需,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海外重點工程建設,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暢通。
中國中車(601766,股吧)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出口全球各地軌道交通裝備訂單順利執行,中車戚墅堰公司出口幾內亞的2臺DF8B貨運內燃機車要在3月底前抵達煙臺港,目前已進入總組裝的布線階段;中車齊車集團出口澳大利亞GWA公司的134輛煤炭漏斗車已接近尾聲,預計2月20日裝船發運。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央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上占據重要位置。當前中央企業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力爭按時按約、保質保量完成各項訂單,體現了中國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高度的責任感,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企業履約的決心和實力。中央企業有儲備、有實力,隨著中國國內各經濟領域運行逐步恢復正常,央企全球產業鏈供給將得到更大的保障。
央企還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現金流的困難。例如,中國電子中電光谷產業園,減免了旗下園區自持的物業和對中小微企業的部分租金和服務費,預計減免超過2000萬元。
轉危為機深化改革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在博智宏觀論壇線上專題研討會上表示,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反思、糾錯、改革的機會,應當把危中之機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
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連提15個體系9種機制4項制度,顯示出改革的超強力度。
會議強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堅持問題導向,繼續推出一批重要改革方案。要堅持目標導向,推進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牢牢抓住制度建設這條主線。要堅持結果導向,聚焦重點、緊盯實效,開展重要領域改革進展情況評估檢查,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盯住抓落實。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新舊動能轉換仍在進行中、轉型升級仍處于關鍵時刻,必須要深化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國資國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在2020年最值得期待。
劉世錦認為,疫情進一步顯露了中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近期一些救助小微企業的政策,如稅費減免、五險一金免交或少交等,在協調完善的基礎上,可以考慮轉化為長期性政策。
劉世錦強調,疫情對中國的國際聯系和全球產業鏈形成很大沖擊,是一次壓力測試。據德國專家測算,德國汽車產業每天在中國的營業額是6億歐元,盈利為6000萬歐元,由于疫情影響,轉為每天虧損7200萬歐元,對德國汽車工業沖擊很大。無論是公共衛生事件沖擊,還是產業鏈停擺,大家都在一條船上,是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應借此機會,增強國際社會維護和推進全球化的共識,擴大合作,共促發展。
劉世錦還指出,在這次疫情期間,倒逼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業模式,如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科研、在線審批、在線開會,過去興師動眾搞的一些大型活動,在網上簡單地就完成了,既提高效率,也節能減排,疫情后可鼓勵常態化,進而催生一批行業和業務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